当前位置:首页 -> 少数民族文化 -> 民族饮食与特产:》土族民和三川土族的饮食习惯

土族民和三川土族的饮食习惯


土族1民和三川土族的饮食习惯
〔烫水烙饼〕民和三川土族的饮食习惯。平时招待一般客人以烤制的馍、油烙饼、凉面最为普遍。对尊贵客人先以烫水烙饼、肉饭等相待。烫水烙饼俗称“蛇落皮”,做法是用开水烫面,拼成薄片,撒上香豆粉和青油,圈起后又摊平。将锅烧热浇上青油烙成。其次上肉饭。将肉切成块,与其它蔬菜一齐烩炒后加水烧开,把擀薄的面切成方块或长条用手掐到锅里。没有肉时把鸡蛋打在锅里替代肉。

〔普什作〕土族语,指油炸馍。土族在春节期间的主要面食之一。做法是把发面调和揉匀,把面团揉成弧形长条,表面抹上青油,然后切成一公分左右薄的5 个齿条,中间把齿条均匀掰开,两头一捏齿条凸起放到油锅里炸熟,澄黄香酥,美观别致。

〔月饼〕中秋节一天,民和三川的土族做月饼。做法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大蒸饼里层层夹上蜂蜜、核桃仁、姜黄、香豆粉、青油等料,表面盘绕着两条揉面制作的花蛇,并用花椒籽点其双眼,蛇鳞凸起,形象逼真,周围空间贴各种揉面精致的花卉图样,蒸熟出笼时月饼里的各种香料从裂缝中露出来,宛如鲜花怒放,香溢四周。另一种做法是在面里加青油、蛋清揉匀,里层夹上核桃仁、蜂蜜、青油调成的馅,然后装在雕刻各种花卉图案的木制模子里压平,取出后放入烧锅里烙成,熟时呈金黄色。在中秋节之夜,待月出来后,家家户户将月饼及其它果品之类一齐端到房顶上祭月。祭过月后才拿回来自己享用。月饼也是这里群众招待宾客、馈送亲友的上等礼品。

〔油花〕互助、三川土族群众用豆面、大麦面等粗粮做出来的面食。将大麦面或豆面的发面调匀后,卷上香豆粉或炒胡麻粉,蒸熟后食用,叫油花。

〔锅蹋〕将大麦面或豆面的发面里卷上香豆粉或胡麻粉,做成椭圆形团团后,贴在锅的周围,锅底倒上少许水用锅布闷住锅盖,以旺火烧开,再用文火烧烘,不翻烤,使锅蹋底部呈焦黄色,其面软,吃起来酥脆可口。

〔米面团子〕用开水调包谷面,切成大块煮熟后捞在碗里,用筷子捣破浇上熟油和盐,边搅边吃。

〔米面窝窝〕用开水把米面烫匀,待凉后底部做成凹形圆窝上蒸笼,先以文火蒸热后取笼冷却,一夜后糖化。第二天又以旺火蒸熟,松软甘甜。

〔麦思如〕土族语。将八成熟的青稞穗头摘来,捆成束放在锅里煮熟,趁热放在簸箕里搓揉去皮,用石器捣碎,用肉类或青油炒后加水成粥,别有风味。

〔沓乎目〕土族语。系互助等土族地区熔制的面食。用青油、盐水和面,拼成圆饼,先在锅内烙,等烙锅的一面稍硬结后,再取出放到灶膛里以文火继续烤,直至熟透。味美可口。

〔扁食〕扁食以“海流”(油炒面)为馅,封口左右捏合成鱼形即是。在农历十月一日晚,先祭奠供祖先,后全家共飨。

〔西买日〕土族语。是在彩绘圆形炒面盒内盛满炒面其上用酥油花装饰起来,最顶端塑日月的礼仪供品。取与日月同辉、吉祥圆满之意。

互助地区土族人民在招待宾客、迎接贵人时,为表示尊敬,增加隆重气氛,特在大门口设案供枣盒儿和“西买日”;设家宴时桌上供“西买日”,红白喜事上设大型“圈圈席”都得供“西买日”,系一种尊贵礼仪供品。

〔哈力海〕土族语意为荨麻。系大通、互助等地用荨麻制制的一种食物。

〔海流〕土族语。意为油炒面。在适量水中加花椒粉、食盐等佐料,注以青油,然后均匀地撒青稞面或白面于其上,使水、油、面之比例为2:1:4 。再用筷子戳几个眼,文火烧开,慢慢蒸至熟。食时加葱花香料等,翻动拌匀。如加以豌豆面糊糊,则清香可口,油而不腻。

〔麻哈方子〕土族语。“麻哈”即肉。意思是肉方、肉块。土族人民过年过节或其他隆重吉庆之时,用大块猪肉招待客人。按木盘大小切一整块猪肉,一般约2~5公斤,不加任何佐料,上插一把五寸刀,让客人自己动手割食,因此人们又习惯地称手抓大肉。另外,在婚礼上男家给女家长辈及喜客都要敬送“麻哈方子”,以表示两家圆满结成骨肉至亲。

〔搭平伙〕一般凑八九个人,买一只羊在一个家里宰杀。

〔羊头献客〕土族婚礼中招待喜客的肉食。喜客到男家后,先待之以枣儿茶,稍事休息后到麦场上去,与男家执事商量有关婚礼程序细节。届时,男家执事把一颗煮好的囫囵羊头(或猪头)盛在木盘上,插一把五寸刀,恭敬地端到麦场上献给喜客分食、打份子。

〔青稞酒〕土族人民常以酒待客,以使客人酩酊大醉为乐。

〔碱水〕土族语叫“乎尼斯夫祖”。用荞麦杆、蓬篙、核桃皮(外层绿皮)烧成灰,装入底部有一小孔的瓷罐内,用麦草塞住孔口,加水过滤,淌出来的液体呈黄色,调在发面里,起食用碱的作用。

点击搜索与:土族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