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能够比较清晰了解的是周代的学校,因为周代建立的宗法制度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制度加以维护。 大体说来,西周时期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设在周王朝都城和诸侯国都城的学校,供..阅读全文→
每年7到8月是学生放暑假时间。现代学生除了放暑假还放寒假。其实,学生放假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汉武帝创立了官方正规的太学起,便有了太学生的休假制度。 到隋唐时代,才确立国子学(即太学,又称国子监..阅读全文→
周代中央设立的“国学”分为“大学”和“小学”两部分,大学,又称“太学”,设在都城的南郊,小学则设在王宫的左侧。按照那时的规定,贵族子弟年满8岁入小学就读,15岁入大学学习。 当时学生学习的科目为“六艺..阅读全文→
私塾在古代又称“学塾”、“教馆”、“乡塾”、“家塾”等,历史渊源很早,《尚书》中已有记载,单称“塾”。西周时期,塾是乡学的一种。一般认为,孔子创立的私学就应当属于“塾”。 “私塾”的名称是近代以来的..阅读全文→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斗的政治局面,为拥有知识财富的“士”提供了活跃的舞台,他们面对社会变化与发展,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由于他们各自的见解不同,又分别聚拢一些弟子宣讲与传授,从..阅读全文→
太学 太学原本指周代设立在天子都城的学校,也称“辟雍”。到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设立了国家最高学府,取名“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授,置博士弟子50人,历经发展,到公元一世纪..阅读全文→
北洋大学堂的文凭。北洋大学堂是天津大学的前身。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清朝末年,兴起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的“洋务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催生了中国的..阅读全文→
古代各类学校的学制并无一定,历代也有不同。《礼记?学记》中记载了西周时官学的学制,它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核。一年视离经辩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阅读全文→
教育在无边的时空中穿行。如今,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社会,比起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来说,人类的教育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制度、教育的内容一直到教育的方式方法等等。可以说,自20世纪60年..阅读全文→
古代教学的主要科目自汉代以后就是儒学,汉武帝当初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教授弟子,这些博士弟子学习的科目就是儒学,其教材就是被称为儒家经典的《五经》,即《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阅读全文→
北京国子监 国子监由晋代的国子学发展而来,至公元六世纪,隋文帝改国子监为“国子寺”,统一管理国子学、太学等,尔后又将国子寺改为“国子监”,唐代沿袭旧制,在国子监下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阅读全文→
白鹿洞书院御书阁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点类似今天的私立大学。它最早出现在公元639年的唐代初年,是一个私人读书治学的场所。其后,唐朝中央政府设立“书院”,用于收藏和校勘图书。 到..阅读全文→
伏羲氏。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这被认为是原始社会既有教育的一个证明。 中国的教育是在原始社会诞生的,最初是渔猎和农耕等劳动技术的传授,传说中的“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阅读全文→
士人的崛起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私学就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 公元前8世纪以后,周王朝的统治逐渐衰微,各地的诸侯国逐渐强大,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制度也随之变化。国家对“官学..阅读全文→
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是北宋初年的四大书院:石鼓书院(在今湖南衡阳市)、岳麓书院(在今湖南长沙市)、睢阳书院(在今河南商丘市)和白鹿洞书院(在今江西庐山),另一说有嵩阳书院(在今河南登封市)而无石鼓书..阅读全文→
精彩推荐: 专题:中国小百科·童蒙读本 指对儿童实行的启蒙教育,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史册所载的《史籀篇》,应该就是早期的蒙学识字课本。应当说,蒙学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的儿童,入学年龄一般在8岁左..阅读全文→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 阅读全文→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侧。该印社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叶舟、丁友仁等发起建立,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艺术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著名学术团体,现已发展为.. 阅读全文→
文津阁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千尺雪景区之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是内廷四阁中第一座建成之阁。乾隆帝对在此建阁贮书极为得意,认为“山庄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则闾阎日富,礼乐日兴,益兹文津之.. 阅读全文→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 文澜阁是将杭州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的,.. 阅读全文→
文溯阁位于辽宁沈阳故宫之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兴建,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乾隆曾说:“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诗所谓溯涧求本之义”,体现了乾隆皇帝不忘祖宗创业艰难,为.. 阅读全文→
国子监位于北京安定门内成贤街孔庙的西侧。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为官府培养后备人才的最高学府,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按照“左庙右学”的传统规制,国子监与孔庙相毗邻。 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辟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