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 |
|
|
中央民族乐团成立于1960年,首任团长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李焕之。乐团由民族管弦乐队、民歌合唱队、创作研究室等部门组成。现任团长为顾夏阳。乐团涌现出了诸如秦鹏章、王铁锤、张藜、刘文金、姜嘉..阅读全文→
(民族管弦乐曲)朱践耳创作于1952年。原是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中的插曲,由中西混合乐队演奏,后改为民族管弦乐曲。全曲由三个部分和引子、尾声组成。在由乐队合奏的热烈欢腾的引子后,板胡以明亮的音..阅读全文→
民间丝竹乐。亦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根据该乐种所使用乐器、独奏特点、曲牌名称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它们与唐、宋、元、明时期的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目前乐队演奏所用的几件主要乐器南琶、二弦、洞箫、三..阅读全文→
民间丝竹乐。最初被当地人称呼为“过潮、“谱子”、“小曲”,是因多演奏戏曲过场音乐和民间器乐小曲而得名。后来在演奏上逐渐地形成了其独特的旋法、调式和演奏风格特点,作为一个有特色的独立地方乐种而被外省..阅读全文→
民间弦索乐、丝竹乐。河南大调曲子简称河南曲子,原称河南鼓子曲,是流行于河南各地的一种民间说唱音乐。过去在演唱河南曲子前往往演奏几支器乐小曲,以后逐步发展为独立的器乐演奏形式,俗称“板头曲”。“板头..阅读全文→
民间吹打乐。民间称呼为“细乐”或“乐器”,建国后统称为“西安鼓乐”。主要流行于陕西省西安地区,尤以西安邻近终南山麓各县,如长安县何家营、周至县南集资、蓝图等地最为活跃。追溯其历史渊源,从结构、乐谱..阅读全文→
(口笛独奏曲)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乐曲分为三段。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描述了..阅读全文→
民间鼓吹乐。俗称“音乐会”、“吹歌会”。主要流传于冀中定县、徐水、安国、安平、博野等地,因擅长吹奏民间歌曲,故又有“河北吹歌”之称。仅据指定县子位村吹歌会负责人王成奎的回忆,已有六代的家传吹歌技艺..阅读全文→
中国青年民族乐团隶属于中央音乐学院,全体演奏员由该院优秀青年教师与大学本科学生组成,是目前国内最年轻,也是水平最高的民族乐团之一。乐团由青年指挥家、作曲家王甫建教授担任艺术总监,他近年来一直活跃在..阅读全文→
民间丝竹乐。流行地域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建国后,为区别于其它地区的丝竹乐而称其为江南丝竹。江南丝竹的某些乐曲和演奏形式,约在明、清时期已在当地流传。清末民初已有演奏丝竹乐的组..阅读全文→
祭龙节祭龙仪式的头两天,白沙村的男女老少就忙碌起来:准备祭祀用的猪,担水、捋松针、打柴、扎纸龙,同时还要排练祭龙的歌舞,落实烧火、杀猪、接客等不同分工。祭龙这天,全村农闲,男女长幼,身着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向开阔的祭..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