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毓美陵,位于恒山脚下浑源县城内,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主人栗毓美,是一代廉吏、能吏,在任期间,勤政为民,治理黄河,使当地百姓免遭洪水的肆.. 阅读全文→
山桃花盛开 山桃花盛开 悬空寺下山桃花 阅读全文→
恒山?九天宫秋色 恒山?九天宫冬景 阅读全文→
恒山恒宗殿一百零八石阶 阅读全文→
恒山真武庙雪景 阅读全文→
恒山真武庙 恒山真武庙真武大殿 恒山真武庙 在恒山脚下有一座不大的小庙,供奉着真武大帝,庙虽然不大,但很格局紧凑。据说,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 阅读全文→
恒山北线,即恒山后山(天峰岭南北一分为二,南面就是恒山古建筑群,即恒山前山。背面,指恒山后山)。旖旎的自然风光,雄浑的山川文化,在这里得以体现.. 阅读全文→
栗毓美墓 清代栗毓美墓汉白玉延泽桥 清代栗毓美墓汉白玉延泽桥 阅读全文→
恒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大同市东南62公里处的浑源县境内,北距大同市70公里,南距五台山110公里,现存佛、道、儒祭祀庙宇等殿阁30多座(处),总面积147.51平方.. 阅读全文→
磁峡烟雨:磁峡即金龙峡,位于天峰岭与翠屏峰之间,其间石壁万仞,青天一线,在细雨濛濛时晴岚缥缈,烟雾纷飞,妙趣横生,涧底流水,夺口而泻,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 阅读全文→
圆觉寺的金代砖塔 圆觉寺位于浑源县城石桥北巷,俗称“小寺”。清顺治版载:“圆觉寺在州治东,金正隆三年(1158)僧玄真建。”圆觉寺原是以塔为中心的一组完整的古.. 阅读全文→
永安寺壁画 浑源县永安寺是大同境内现存规模较大的一组元代建筑群。全寺布局工整殿宇雄伟,古朴壮观,壁画精奇。1986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 阅读全文→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的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 阅读全文→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到现在已有1511年的历史。这座纯木的建筑,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近看,又大有凌空欲飞之势。据史料记载,初建之时,寺院高出.. 阅读全文→
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在浑源悬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新加坡电视连续剧《莲花争霸》曾在这里取景。 悬空.. 阅读全文→
话说诗仙李白慕名来到山西恒山脚下的悬空寺,看到这“上载危岩,下临深谷”的景象一时惊呆,飞笔写下了“壮观”二字,然而大概又嫌“壮观”不足以概括悬空寺之奇.. 阅读全文→
悬空寺全景 悬空寺 仰观悬空寺 悬空寺 阅读全文→
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以其拔峙雄浑的气势,绵延奔腾于北国万山峻岭之间,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千年的文化传承,留下了.. 阅读全文→
若非沾了五岳的光,想必在金庸的笔下江湖中,北岳恒山很难登常而事实上,恒山确实也仅在《笑傲江湖》中红过一把。 铺陈侠客佳人、英雄红颜的故事,烟雨濛濛的江南自是一.. 阅读全文→
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 悬空寺悬空千年令人称绝 美国知名杂志《时代》周刊于6月11日评出世界上十大看似岌岌可危但却仍安全的建筑,我省的悬空寺为我国惟一入选建.. 阅读全文→
端午节,恒山地区的老百姓除有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外,还有游栗毓美陵园凭吊一代治水名臣栗毓美的习俗。 栗毓美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寝主人栗毓美,.. 阅读全文→
1633年(明崇祯六年)七月初,徐霞客从家乡江阴(今江苏江阴)出发,拟北上入晋考察五岳之一的恒山。地处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那里的名山.. 阅读全文→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浑源借助恒山之灵气,浑河之肥水,千百年来孕育出许许多多的名人志士。金朝尚书右丞苏保衡、状元刘扌为、元朝行工部尚书孙公亮、都元帅高定、清朝.. 阅读全文→
恒山,又名"太恒山","元岳","常山".位於山西省浑源县城南.相传古代舜帝巡狩至恒山,封为"北岳",为北国万山之宗主. 道教称此山为第五小洞天,号"太乙总玄洞天".其山神穿黑袍.. 阅读全文→
李白出生那天晚上,母亲梦见长庚星入怀,因此父亲给他取名李白,字太白。少年时的李白就怀有非凡的抱负和盖世的雄心。为实现其抱负,还不到二十岁的李白,便开始了游历.. 阅读全文→
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出家、成道、涅槃之日,我国佛教界习惯以四月初八做为佛祖纪念日。在这一天,寺庙之内要举行“浴佛法会”,在大雄宝殿里供奉释迦.. 阅读全文→
恒山作为中国道教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被称为“道教第五小洞天”。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国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们风雨苍沦的足迹。远在春秋太上老君在北.. 阅读全文→
五岳中的北岳恒山,历史上曾有过究竟它在山西浑源还是在河北曲阳的争执与尴尬。明朝时,这种争执曾达到十分激烈的程度。皇帝要祭祀,一些人主张在此,而另一些人则偏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