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少数民族文化 -> 民族今日新观:》现代珞巴人 在变迁中追寻文化传承

现代珞巴人 在变迁中追寻文化传承


在位于藏东南林芝地区的南伊珞巴民族乡,刚刚表演完珞巴族原生态舞蹈的珞巴姑娘德吉拉姆笑着对记者说:“我很喜欢跳舞,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珞巴族的传统文化。” 28岁的德吉拉姆曾经是林芝地区米林县舞蹈队的一员,如今她与南伊珞巴民族乡的15..

在位于藏东南林芝地区的南伊珞巴民族乡,刚刚表演完珞巴族原生态舞蹈的珞巴姑娘德吉拉姆笑着对记者说:“我很喜欢跳舞,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珞巴族的传统文化。”

28岁的德吉拉姆曾经是林芝地区米林县舞蹈队的一员,如今她与南伊珞巴民族乡的15名姑娘和小伙子一起组成了珞巴民间舞蹈队,为迎接今年的旅游旺季,他们已经准备了一个多月。

29岁的旺杰也是其中的一员。身穿珞巴的传统民族服饰,旺杰阳刚、帅气的舞姿总是最吸引游客们的目光。他说:“过去我们跳舞是为了庆祝丰收和节庆,算是自娱自乐。想不到,现在跳舞还能弘扬我们珞巴族的传统文化,游客们也都特别喜欢,我每天过得很开心。”

南伊乡副乡长林勇说,最近几年,当地从政府到群众都增强了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大家同时认识到,发展带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是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整理、编排了13个舞蹈。其中包括我们珞巴族独有的刀舞,这是表现兄弟结拜或打猎归来分猎物时的喜悦心情的舞蹈。除了为游客表演,舞蹈队还到其他地区的各种文化节上展示。”同为珞巴人的林勇自豪地说。

几千年来,珞巴族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藏东南土地上繁衍生息,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目前,珞巴族总人口仅有2985人,主要分布在西藏的林芝、山南地区。林芝地区米林县的南伊沟则是这个民族的最大聚居地。

西藏民主改革前,珞巴人被当作“野人”,生活在边境丛林中,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1959年民主改革后,套在珞巴人身上的封建农奴制枷锁被彻底砸烂,珞巴族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1985年,国家批准成立了南伊珞巴民族乡,把生活在喜马拉雅大峡谷的珞巴人从大山深处整村搬迁到了山下。今天的珞巴族人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方式变成了机械化的农牧产业,刻木结绳记事的珞巴人也有了自己的干部、大学生、医生和科技人员。

米林县委宣传部部长格桑是珞巴族的第一位硕士。他说,近年来,为了不断拓宽珞巴族群众的收入渠道,南伊珞巴民族乡进一步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和种植业。今天,珞巴的鸡养殖、温室蔬菜大棚、犏牛和奶牛养殖基地、观光果园等,都已形成特色产业。珞巴人与外部世界实现了接轨,充分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进步成果。

2008年7月,神秘的南伊沟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南伊沟的珞巴族群众开始吃上了旅游饭,当导游、开环保车、参与民俗表演、开农家乐……生态旅游再次为珞巴族群众插上了致富的翅膀。

南伊乡作为我国珞巴族最大的聚居地,珞巴人占全乡人口的78%。珞巴人始终保持着与门巴族、藏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和睦相处与不断交融,并在不断的经济发展中努力维系着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承,而旅游经济的开发和频繁的对外互动,更是给珞巴族带来了崭新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民族传统的回归。

活跃在南伊沟风景区的珞巴原生态歌舞表演队就是一个证明。他们在为游客带来原汁原味的珞巴民族歌舞的同时,也延续着珞巴族千年的文化血脉。

珞巴人对自身民族传统的珍视来自于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珞巴文化的挖掘与保护。让珞巴人引以为荣的是,2008年,“米林珞巴族服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米林珞巴织布技艺”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不断地深入挖掘和整理,珞巴族的语言、民间故事、古史歌、始祖传说、酒歌、生产工具、竹编手艺、生酒酿制工艺、婚葬习俗、图腾文化等,也都被列入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库,并在珞巴传统艺人的手中一代代地延续和发展着。

今天的珞巴人在现代变迁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传承,更在前进与发展中迎接着珞巴民族传统的复兴。(李月 林如萱 叶辉)

点击搜索与: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