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少数民族文化 -> 音乐歌舞曲艺:》傩愿戏与仫佬族山乡戏剧

傩愿戏与仫佬族山乡戏剧


“师公戏”又名“唱师”,它的前身是“跳神”,主要流行于河池、宜山,以及邕宁、武鸣、来宾 、贵县等壮族居住区。罗城县仫佬族有与“师公戏”近似的“傩愿戏”,仫佬话叫“希罗钦”,往往是 在“依饭节”时由“鬼师”道士表演。据考证,仫佬傩戏起源于清代初期“仫..

“师公戏”又名“唱师”,它的前身是“跳神”,主要流行于河池、宜山,以及邕宁、武鸣、来宾 、贵县等壮族居住区。罗城县仫佬族有与“师公戏”近似的“傩愿戏”,仫佬话叫“希罗钦”,往往是 在“依饭节”时由“鬼师”道士表演。据考证,仫佬傩戏起源于清代初期“仫佬傩”。

罗城县四把乡新村屯吴氏家庭有《依饭薄》,立于康熙49年(1710年),为纪念北宋时牺牲的仫佬族英雄梁善、吴辅、立 龛堂一座,每逢亥、卯、未年就奉请“三元师”(道教的师公)祈神降福于依饭地台。这标志着仫佬傩舞 开始向傩戏演化。师公面戴傩面具,在打击乐的伴奏下,独唱、领唱、齐唱、溶歌舞戏乐于一体,边唱 边舞,表示人神同乐。这就是傩戏的雏形。

有专家的研究认为,中国的戏剧,是以农村祭祀礼仪为母体而脱胎形成的,“傩愿戏”不妨可看作仫佬族山乡戏剧的母体。

点击搜索与: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