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山河志 -> 五岳山 -> 北岳恒山:》认识恒山-认识恒山

认识恒山-认识恒山


    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恒山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恒山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恒山以道教闻名,古往今来,以奇险吸引着游人。登上恒山,苍松翠怕、庙观楼阁、奇花异草、怪石幽洞构成了著名的恒山十八景。 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充满了神尽色彩。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恒山自然景观中的奇迹。 详细>>>认识恒山恒山 北岳 北岳恒山 五月 山河志 地理 中国地理认识恒山

 

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恒山自古以来就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称。1982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恒山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北岳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号称 108峰,东西绵延 150公里,横跨晋、冀两省。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古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衡山如飞”之说。

恒山主峰,居于浑源县城南,海拨2016.8米,山高为五岳之冠。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恒山以道教闻名,古往今来,以奇险吸引着游人。

登上恒山,苍松翠怕、庙观楼阁、奇花异草、怪石幽洞构成了著名的恒山十八景。 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充满了神尽色彩。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恒山自然景观中的奇迹。苦甜井在恒山半腰,两井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凉,被称为甜并;另一井水却苦涩难饮。甜水井井深数尺,却取之不间,可供万人饮用、唐代时,玄宗李隆基曾赐匾甜井为“龙泉观”。悬空寺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它凌空构建,横木为梁,上载悬崖峭壁,下临陡峭深谷。在悬空寺下面,崖石上刻有“壮观”二字。据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浏览后所提。

恒山因何得名

恒山,因何得名,说法不一,《周礼》曰:“正北并州,其山镇曰恒山”;《白虎通》载:“北言阴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山”;《风俗通》载:“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另一种说法是因恒山山势为横向,“横”、“恒”相谐。再一种说法是浑河古称恒水,因恒水而得名。《舜典》称:北岳。《禹贡》称:太行恒山。《枕中秘书》称:太恒山,恒宗命岳。《水经注》称:元岳,紫岳,以及“大茂山”、“神尖山”等。汉文帝时,因讳刘恒改称常山;唐元和年间更名为镇岳;宋真宗时,因讳赵恒名复改常山。尽管别称很多,但基本名称一曰“恒山”,一曰“常山”。管子曰:“恒者,天道之有常。”可见,“恒”与“常”总未脱开“长久”之意。

何时封为北岳

追溯北岳的来历,早在远古尧时,命羲和氏的四个儿子分别掌管四岳,羲仲为东岳长官,羲叔为南岳长官,和仲为西岳长官,和叔为北岳长官,到舜帝时,舜帝用了一年的时间巡狩四岳,二月东到泰山,五月南到衡山,八月西到华山,十一月北到恒山。据《尚书》载,舜帝冬十一月北巡恒山,行至冀州曲阳,大雪封山,不得前行,便望山拜祭,当即从恒顶飞来一巨石落于帝前,舜帝将此石封为“安王石”,后世在曲阳建“飞石殿”,从此,恒山也便留下了“飞石遗踪”。尽管这只是传说,但《舜典》、《禹贡》等书皆成书于秦汉之际,当时曾有“奉天下名山十二,其二便是恒山”,可见早在二千年前,恒山就有天下第二山之称。并且《尔雅》称:“恒山为北岳”。也就是说远在秦汉时,恒山就已经称之为北岳了。

历代帝王祀祭

在历代帝王眼里,五岳一直被视为江山的象征,故对恒山的祀祭十分重视。《通鉴》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西周第二个皇帝周成王,“巡狩至北岳,北方诸侯朝于明堂”;《史记》中载:“秦始皇二十九年复游海上,到琅琊,过恒山”;《前汉书》中载:汉武帝天汉三年春三月(公元98年),到泰山修封后,又亲临恒山进行祀祭,举行了“埋元玉”的典礼,并将恒山第一次封为神。以后历代帝王不断地对恒山进行封禅。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封北岳为安天王;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2年)加封为安天王圣帝;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天下后,又将北岳加封为安天王真元圣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第三年,下诏改称恒山之神。有史以来,恒山一直被尊为北岳。然而,历朝祀祭北岳却有两处,一处在浑源境内的天峰岭,一处在河北省曲阳北岳庙。因为五岳形成以后,无论是周成王还是汉武帝,他们最初祀祭的是山而不是庙。到汉宣帝神爵元年,定五岳,祀常礼,祀祭就不单单是山。北魏建都平城(大同)后,恒山在其境内,作为都城之南大门,祀祭北岳又复归浑源之恒山。到唐贞观十五年,太宗李世民亲撰文,祀北岳于曲阳。元统一后,承唐制,祀北岳于曲阳,并且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北岳庙。到清朝统一后,顺治庚子(公元1660年),遣工部侍郎李呈祥奉圣旨,于浑源岳顶举行了隆重的祀岳大典。从此,北岳祀祭复归浑源。

地貌气候特征

恒山是经历次造山运动和历次地壳升降运动形成的一座断层山,岩层为古老的寒武纪奥陶系石灰岩,据今已有五亿年。基岩面积裸露,风化破碎严重,峰峦均呈尖形,沟谷切割较深,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整个山脉由东北向西南绵延数百公里,西控雁门,东跨幽燕,南屏三晋,北缠代郡,横贯华北,被誉为“峙中华之坊表,巩神京之翊卫”的寒疆第一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与翠屏峰东西对峙,浑水中流,位置雄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景区所在地浑源县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暂多晴,早晚温差大。年平均温度6.1℃,一月份最冷,平均为-12.7℃,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1.6℃,四至十月平均气温7℃以上,是游览渡假的适宜季节,游览时间可达210天。

据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来到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岳。秦始皇时,朝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视、祭奠。以后的历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恒山朝圣。历代名人、学士,诸如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吟咏恒山的诗章。

点击搜索与:恒山 北岳 北岳恒山 五月 山河志 地理 中国地理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