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山河志 -> 大运河文化:》德州市域内古运河

德州市域内古运河


德州运河,德州城市运河

  



  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西北部。北依北京、天津,南邻省会济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及胶东半岛,处于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以及“大京九”经济开发带交汇区内,兼具沿海与内陆双重优势。

历史和文化

德州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最能显示德州特点并使今天的人们赞叹不已的是那些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禹王治水疏浚九河,本区就有鬲津、马颊、胡苏、钩盘、徒骇等五条。禹王亭遗址就在禹城县的十里望村南。传说中的夏代东夷族领袖后羿就出生在这里。三国时期,临邑县弥家村人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弥衡曾不畏强暴,“击鼓骂曹”,被后人编为戏剧流传世间。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至今保存在陵县文化馆内。宋代古建筑——文庙,屹立在夏津县城里。这些古老的文化正是历史悠久的象征。

德州段运河

京杭大运河德州段,由卫运河和南运河组成,全长141公里,其中:卫运河96公里,南运河45公里。属漳卫南运河系。上游有漳河、卫河。两河行至河北省馆陶县徐万仓相汇后称卫运河,自四女寺水利枢纽节制闸至天津段称南运河。

德州段运河原为汉屯氏河,隋之永济渠。自元至元十九年(1282)始开通州河、会运河后称大运河。当时,临清至天津段称御河,也称卫河(因春秋时属卫地)。至清代始称南运河。

德州段运河河道自隋、唐兴起,北宋时被黄河夺流,黄河改道后曾一度使“御河湮灭,失馈运之利”。金代,由于战乱,运河或通或塞,当时只有德州段储运,于是金朝廷于天会七年(1129)在德州置将陵仓,以利漕储运。到元代德州段运河已成为全国漕运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元朝廷将陵仓改为陵州仓,并在此设直捕盗司、达鲁花赤、监支大使等。年漕运能力由至元二十七年(1290)的151.3万余石,到泰定三(1326)增到335.1万余石,所以运河上常常是“舳舻首尾相衔,密次若鳞甲”。特别是明代和前清时,运河中兴并达到鼎盛,德州段运河递运南粮赴通州量达400-600万石左右,并成为南北水运的咽喉要地,漕粮转运和开展贸易的重地。当时德州仓辖兑69个州县,其中24个县,直接将粮食交到仓口,年货运量、周转量、吞吐量都占运河各港口之首。清代中叶,由于海运逐渐兴起,加以黄、淮、运交会处——清口逐渐淤塞,河运逐渐衰落。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后,运河受埋,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漕运全线停止。进入民国时期后,由于海运发展和铁路的修筑,加上政局的混乱与动荡,统治者对它的整治与管理日渐废驰,德州段运河更趋残破。当时德州以南至临清段运河,河面宽100米左右,水深一般在2米左右,虽河道弯曲,水势迂缓。舟辑畅通,可航载重仅2-3万公斤的木船;德州至天津段运道,亦可航行吃水较浅的汽船。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除对进行多次堤防岁修外,在1958至1961年国家对卫运河进行扩大规模治理,兴建了四女寺枢纽,临清以下河段裁变取直46处,缩短河道里程12.2公里,并退堤切滩,扩大子槽,使主河槽底宽增加至90米至110米。本次扩大治理工程,出民工12.28万人,完成工日770万个,完成土方2640万立方米,石方8.7万立方米。总投资2755万元。1972年冬季和1973年春季卫运河扩大治理工程开工,两次施工德州共出工22万人次,水下方开挖工程于73年6月20日完成。德州与聊城共完成土方5592万立方米,完成工日3700万个,国家投资6360万元。另外,在几次治理过程中修建了德州段沿河的桥梁1座、涵洞40余座、大小渡口12个、码头5座。二十世纪50年代,天津经德州至济宁一线,仍可凭借帆船进行小量小运输。60年代,可航行300吨驳船和100马力机轮,德州段运河年货运量仍可达125.5万吨,年客运量达2万人次。年货运量和周转量皆列沿河各港口之首。但由于沿河工农业用水迅速增长,尤其是上游建成岳城水库后,航运水源程序逐渐枯竭,至70年代末因河道常年干涸而停航,1981年成立于1942年的卫运河德州航运局撤消,卫运河航政管理消失,卫运河德州段变成了季节性河流。

大运河德州段的现状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随着岁月的流逝,地处德州的由夏津、武城和市区段组成的卫运河和南运河,现在的河道虽基本保持在三级航道,但河道水源匮乏,污染严重。由于卫运河河底高程高、夏津、武城段所产污水进不了河床,现有污水来源主要是上游的工业污水,估计年排污量在9460万m3左右,水质呈黄黑色,泡沫较多,味道刺鼻,属有机物污染,用于农业灌溉后,可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甚至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今天运河早已成为主要的防汛、排污干渠,上游污水和市区部分城市污水、雨水汇集后,经运河排入下游,仅在下游缺水时,每年承担一、二次输水任务。

运河市区段位于运河经济开发区东西方向中间部位,总体上是南北走向,南起三干渠,北至省界,全长约10600米,局部呈现九曲十八变的“龙形”走势,河堤约80米,河底宽约30米,运河二堤时断时续,连绵不断,二堤内分布宽窄不一,面积不等的滩地,子堤或二堤外分布了回龙观遗址、日伪时期修建的炮楼遗存,现代漕运时期有码头,以及德州电机厂,筑路机械厂等十余家单位和5个村居用地。

2002年初,德州市委、市政府、大作京杭运河的文章,以运河市区段为依托,大力发展京沪铁路以西的经济和社会事务,成立了德州商贸开发区,进一步明确了商贸区的行政区划和管理职能,并在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运河为市级文化旅游绿地公园。2006年4月,经省政府正式批准商贸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更名为山东省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

近几年来,运河经济开发区围绕运河生态观光带建设,着力打造运河风景区的绿化和绿色生态园,使其成为整个生态观光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是运河风景区。北起天衢路北500米,南至金荷园,全长5200米。

二是运河公园。运河公园以运河为轴,分为东西两区建设,总占地305亩,水面170亩。公园东区设计理念是“博承运河文化,充蕴现代气息”,公园西区总体构思是“应运而生,凭河而兴”。

运河公园东区一期工程,占地面积36亩,拆迁面积3万平方米,水面5.4万平方米,拆迁建设总投资近4000万元。该公园总体看起来像一个“宝葫芦”,葫芦口朝向运河,寓意公园“起自运河,回报运河”,中心地带建设了运河走向流水景观图,周围雕刻着6幅与运河有关的优美风景,分别有北京通州的燃灯佛舍利塔、天津杨柳青文昌阁、微山湖、扬州的大明古寺、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可以说再现了古运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三是千亩金荷园。占地1000亩,投资5000万元。该项目位于京杭大运河河畔,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的生态观光旅游项目。该项目是下一步组织实施运河大开发的一个前奏,不仅是一个生态园、效益园、富民园,而且还是一个餐饮园、娱乐园、垂钓园、观光园。以金荷园作为运河开发的一个节点,与即将建设的原始森林公园、纵贯全区东西走向的运河公园首尾相接,完善提高中的华能公园相互呼应,链接成带,真正将西部建成一个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具有古运河文化气息的现代化新区。 三、大运河德州段的开发规划构思

德州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被认为是“大运河浇灌出来的一座古城”,如今生活在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的550万人民,在中共德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评比中列第73位,以建成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经济文化区域中心为目标,规划建设市区运河、岔河、减河三条“玉带”,实现水系互连互通,力争到“十一五”末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功能完善、人居环境最佳和具有创业吸引力的现代化城市。

早在1998年,德州市城市规划设计室,就编制了运河风景区规划。2003年,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运河风景区详细规划,此方案由上海日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日本)设计,2005年,德州市政府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下属的林凡·王影艺术工作室对运河风景区进行了艺术创意和规划。

 

点击搜索与:运河,德州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