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 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洞-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洞青龙洞第三批

青龙洞位于贵州省镇远县城东潕阳河畔的中和山麓。

青龙洞是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建筑群占地近二万平方米,由北至南绵延长达一里多,共有大小一百多间亭台楼阁,分布错落有致,包括青龙洞、中元洞、万寿宫、儗砚亭和香炉岩四个大的建筑群组。

青龙洞寺始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后来塔毁废弃,现存建筑是清光绪、宣统年间建造的。从山下登45级台阶进入寺院,大门是石柱砖墙牌楼式的建筑,额上镶嵌一块石碑,刻着林肇元题写的“青龙洞”三个大字。石柱上刻有一幅对联:“文笔临溪,二水潆洄环古刹;香炉鼎峙,万家烟火接丛林。”寺内的主要建筑有七栋,自低到高依次是灵官殿、财神庙、保山殿、观音殿、吕祖殿、玉皇阁、望江楼,占地460多平方米。

中元洞又称“中元禅院”,始建于明嘉靖初年,现存的建筑大佛殿、望星楼、六角亭都是清末的建筑,占地约845平方米。中元洞的门楣上横刻“入黔第一洞天”六个硕大的篆字。 大佛殿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殿堂,下层用砖石垒砌起墙,上层雕有栏杆、窗棂,十分精密细致。殿后的圆拱门上刻有“渐入佳境”四个字。

望星楼建在大佛殿北侧的“千佛岩”上,建筑平面呈呈六角形,三层,攒尖式顶,中层的过廊与大佛殿的藏经楼相连,下层的回廊和大佛殿的后院相互沟通。大佛殿南边的石台上有一座小亭子,亭是六角攒尖顶式,亭子藻井的中央有“双龙戏珠”的图案。

万寿宫位于青龙洞与中元洞之间,占地740多平方米,共有大小不等的八栋建筑:门牌楼、戏楼、观戏厢楼、杨泗殿、内戏台、客房、许真君殿、文公祠。万寿宫是叠层式的殿堂建筑,由高高的火墙围成长方形的封闭式整体。大门是一座高约6米、宽约16米的塔式牌楼,顶部竖行刻有“万寿宫”三个大字。步入正门,是一组长方形的四合院,北边是杨泗将军殿,南为戏楼,东西为观戏的厢楼。戏台高2.4米、宽5.22米,用曲廊与厢房相连接,罩面枋上有十幅各宽40厘米、厚20厘米的木雕戏文图,戏台两柱上有倒立的麒麟,顶部是四层六角形的藻井,当中饰“龙腾云雾”图案,台后有一幅福禄寿星图,飞檐梅花,如意斗拱。戏台两边的对联是:“不典不经,格外文章圈半句;半真半假,水中明月镜中花”。

横跨在浯阳河上的祝圣桥,也是青龙洞古迹的一个组成部分,桥的修建十分年代久远,并且有一段沟通中外交通的佳话。根据史料记载,缅甸使者数次路过镇远,都是经这座桥的,清人汪炳璈所题的一副对联有“缅人骑象过桥来”的句子,指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桥的全长135米,宽85米,为七孔拱形大石桥,始建于明中叶。这座桥自建成后,就一直成为东南亚各国使节到北京的交通要道。(国家文物局)

 

点击搜索与:青龙洞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