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 文物保护单位:》燕下都遗址-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燕下都遗址-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燕下都遗址燕下都遗址第一批

    燕下都位于河北省易县东南2.5公里处,北易水与中易水之间。

    西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召公于北燕,成王时召公之子就国,建都于蓟(今北京),后世称“燕上都”。后来燕国迁都于易水河畔,称为“下都”。战国中期,燕昭王营建都城,是燕下都的繁盛时期。公元前222年秦灭燕,城即被废弃不用。

    1930年,著名的考古学家马衡主持对燕下都老姆台等遗址进行了发掘,1961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的勘察发掘,揭示了燕下都遗址的原貌。

    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达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的中部有纵贯南北的运粮河故道,与河平行筑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

    东城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古河道区五个部分。宫殿区在城的东北部,由三组大型的建筑群组成,主体宫殿武阳台坐落在宫殿区的中心,分上下两层,夯土结构,东西长140米,南北宽110米,高约11米。以高大的夯土台基为主要特点的宫殿群遗址,反映了战国时期城市建筑的巨大规模和城市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手工业作坊区在宫殿区的四周,居民区则分散在西南、东北各部。墓葬区设于城的西北角,有九女台和虚粮冢两个墓区,王侯贵族墓葬按尊卑等级排列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1965年发掘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东城遗址保存较好,城垣轮廓清晰可辨,残垣断壁,历历在目。近年在城内发现了许多的兽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这些建筑构件的作工大都十分讲究。西城是防御性的附城,遗存较东城要少许多。

    燕下都的四周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如易县金台村的黄金台,相传是燕国中兴之主燕昭王高筑黄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之处,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题咏歌赋。2200多年前,燕太子丹在这易水河畔送别荆轲,远赴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与荆轲悲壮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至今仍回荡在易水河畔,荆轲慷慨悲壮,刺杀暴秦的故事也广为传诵。

    易县城西南2.5公里的荆河山上,矗立有八角十三层的密檐式砖塔,名“荆轲塔”。山的四周还有荆轲馆、荆轲衣冠冢、荆轲故里碑等名胜古迹。(国家文物局)

 

点击搜索与:燕下都遗址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