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 我们的世界级自然遗产》丹霞山-我们的世界级自然遗产

丹霞山-我们的世界级自然遗产

副标题: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  作者:【】  分类:】  关注:110次  分享到:


中国丹霞发育了绝妙的自然景观,突出的表现了雄浑的山块形态、大气磅礴的丹霞崖壁、以红色为基调、融合大自然多种元素的山、石、林、水等自然要素于一体的景观特征。申遗进程申遗背景: 1993年11月27日,在第一届全国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上,彭华提交的“关于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建议”被作为大会文件通过 。

(1)申遗背景

1993年11月27日,在第一届全国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上,彭华提交的“关于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建议”被作为大会文件通过 。

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任W. Eder博士在考察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期间,提出丹霞山有条件申报世界遗产。

2004年丹霞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上,彭华提出丹霞山的下一个目标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或者牵头中国典型丹霞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2006年7月24日,在第十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上,湖南省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提出丹霞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建议,为此,彭华起草了《关于“中国丹霞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倡议书》,作为大会文件被一致通过。

2006年9-10月,湖南省建设厅与丹霞地貌研究会商讨了启动申遗具体事宜,在国内主要的丹霞地貌风景区间进行了广泛的联络。

(2)启动阶段

2006年12月12日,由国家建设部主持,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湖南省人大、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华五岳’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会议和‘中国丹霞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申遗正式启动。

2007年3月,根据建设部和中国丹霞申遗领导小组的安排,彭华编制了《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国丹霞地貌》简本。

2007年4月,建设部与申遗办根据申报主体的条件确定了第一批申遗单位,各地开始编制分报告。

2007年7-8月,为迎接11月峨眉山“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彭华受委托编制了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综合文本。

2007年9月,在长沙97召开了丹霞地貌申遗工作会议、申遗文本研讨会和“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中国丹霞地貌申遗国际专家研讨会”预备会。

2007年11月,在峨眉山“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中国丹霞地貌申遗国际专家研讨会”上,国际专家对中国丹霞地貌的景观美学价值、地球科学价值和生态学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建设部提出了争取提前进入国家提名程序的工作计划。

(3)全面推动阶段

2008年1月8-23日,申遗领导小组组织国内专家对各申遗单位进行初步检查和评估,绝大部分提名地均按照峨眉山会议工作计划展开了工作并成效显著。

2008年1月-4月,各申遗单位开展了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遗产地保护与管理规划,遗产地整治工作方案制定,保护监测设施建设与广泛的申遗发动和实施。

2008年4月13-18日,建设部主持在杭州召开了各提名地申报文本审议会和综合文本国际专家咨询会,并部署了下一步申遗工作计划。

2008年6月6月初,中山大学完成申遗总文本第三修改稿,16-18日,长沙论证会。

2008年7月下旬,中山大学完成总文本第四修改稿和英文初步翻译。

2008年8月3-4日,在泰宁召开申遗总文本国际专家审稿会。

2008年8月16-20日,在长沙举行总文本第五稿审查及改稿会,26日完成英文修改稿。

2008年9月上旬,IUCN专家Paul Dingwall完成英文审稿和修改,9月中旬,IUCN专家Chris Wood 完成部分英文国际对比修改。

2008年9月17-18日,建设部在昆明组织国际专家审查提名项目。9月下旬,中山大学完成总文本调整修改第六稿,上报建设部。

2008年10月底,中山大学完成系列遗产地保护与管理规划初稿。

2008年12月29日,各提名地集中长沙,讨论最终提交的各附件资料的编制。

2009年1月5-15日,各地专家集中长沙,论证保护规划,编制各类附件;14日完成第7修改稿和各种附件,15日印出。

2009年1月16-19日,参加北京“中国世界自然与混合遗产预备名单国际研讨会”,19日确定系列组成由9家压缩为6家,19-23日在北京完成第八修改稿和各附件。

2009年1月23日,建设部部长签字;建设部与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呈报国务院。

2009年1月24日,中国丹霞全部资料送世界遗产中心,28日送达。


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的普遍价值的阐述


(1)景观美学价值

中国丹霞发育了绝妙的自然景观,突出的表现了雄浑的山块形态、大气磅礴的丹霞崖壁、以红色为基调、融合大自然多种元素的山、石、林、水等自然要素于一体的景观特征。

中国丹霞提名地是中国南部湿润区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丹霞的系列代表,青年期破碎山原的高峡幽谷、壮年期起伏跌宕的峰林峰丛、老年期舒缓流畅的毓秀山水无不给人美的震撼和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赤壁丹崖的崇高与险峻,象形景观的神奇与精绝,山水田园的雅秀与恬淡,沟谷茂林的幽深与清静,云遮雾障的奥妙与奇幻,使得中国丹霞构成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自然地理现象和非同寻常的自然美。

(2)地球科学价值

中国丹霞是反映地球大陆地壳中生代以来演化特征的杰出范例,包含了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和地貌演化、重要的生命记录、重要的地貌形态或自然地理特征,具有突出普遍的地球科学价值。

中国丹霞是地球大陆性地壳发展到特定阶段的标志。中国红层在中生代晚期才大规模形成,蕴含了地球中生代晚期大陆断陷盆地地质、古地理、古气候环境信息;这些红层在新生代被“抬升”,发育了丹霞。反映了中国区域地壳较晚拼合成为大规模稳定板块的特定演化过程,是中国大陆地壳较晚走向成熟的标志;也反映了区域地壳从活动区-稳定区-活化区的完整过程和地壳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具体揭示了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在白垩纪以来的演化历史、地理环境变迁与气候变化的过程。

中国丹霞展示了正在进行中的地貌演化过程。中国丹霞各提名地具有显著的地貌多样性,正在进行的地质过程表现清晰,是地球表层系统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展示地质过程的一个杰出范例,是展现静态地貌特征与动态地貌过程的自然博物馆,是地球大陆盆地地质科学研究与地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中国丹霞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地球中生代晚期-新生代阶段的地球陆地表层系统的全球性变化和重大事件,可能具有全球变化研究的标志性意义。中国丹霞不仅在地貌形态特征上具有全球对比研究价值,同时其发育过程、动力机制和气候环境、地理特征的独特性等方面,可能具有地球陆地表层系统的全球变化对比研究和地球中生代以来重大地质事件对比研究的价值。

提名地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丹霞地貌和景观系统。中国丹霞系列提名地选择了不同演化阶段、不同景观类型和不同特征组合的丹霞地貌区,总体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学价值为任何一个独立的同类遗产地所不可替代;首期提名地就包含了湿润区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不同演化阶段、不同个体和群体类型的模式化丹霞系列,具有普遍的对比研究价值。提名地各种类型的现代地质地貌过程表现清晰,是丹霞地貌演化的现场博物馆和教科书。也是丹霞地貌发育过程对比研究的基地。

(3)生物与生态学价值

提名地生境复杂多样,拥有IUCN/SSC一级生境类型8个,占全球一级生境类型总数的61.5%。常绿阔叶林是丹霞地貌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有70个群系,102个群丛。是最具世界特色的由东南季风驱动下发育形成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完整代表类型。存在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序列。特有的地质地貌结构和地理环境,导致生物群生态演替的强烈异化与剧烈的空间分异,在小尺度范围内呈现出多种生态系统。同时丹霞地貌的离散性使得其生境表现出强烈的片段化,自然形成的生境片段化,具特殊的孤岛效应、山顶生态效应和沟谷生态效应,为保护生物学和生物群落动态学研究提供难得的天然实验室。

提名地分布在亚洲东部湿润地区,是全球生物地理系统(Udvardy,1975)中古北界和印马界的二个省生物多样性的突出代表。属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全球200生物区中的“中国东南部-海南潮湿林生态区。地跨中国华南、华中和西南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生物多样性具较强的区系古老性和群落的原生性特色,栖息着近400种各级珍稀濒危生物物种,具区域特有物种40多种,具很高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保护野生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生物物种资源的关键区域,是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的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

点击搜索与:中国丹霞 丹霞山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