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文史文化人物:》孙诒让-清末经学家,近代新教育开创者之一

孙诒让-清末经学家,近代新教育开创者之一


本文介绍孙诒让字号:仲颂(一作冲容)别号:籀庼生卒:1848年9月16日—1908年籍贯:浙江温州瑞安简评:清末经学家,近代新教育开创者之一;人物简介孙诒让(1848年9月16日—1908),清末经学家,被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
孙诒让

孙诒让

字号:仲颂(一作冲容)
别号:籀庼
生卒:1848年9月16日—1908年
籍贯:浙江温州瑞安
简评:清末经学家,近代新教育开创者之一


教育家孙诒让

  教育思想

  孙诒让主张普及教育。在他拟定的《温处学务分处暂定学堂管理法》中提出:“国民之智愚贤否,关国家强弱盛衰。初等小学本应随地广设,使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童”。而普及教育又? 应从官吏开始。他提出“欲求全国无不受教育之民,必先求无不受教育之官吏”。(《学务本义》)他提议清政府明文规定,十年之外,非京师大学堂毕业者,不得为知府;非各省中学以上毕业者,不得为州县。十年之内,因京师大学堂和各省中学名额有限,一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可采取变通办法,即开设“吏治简易学堂”,通过短期进修方式,让官吏接受新式教育。

  孙诒让还重视师范教育,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他认为“推广学堂而不先设师范,犹之无耜而耕,安期收获”。“西国教员多为师范出身,故胸有成竹”。孙诒让认为“学校教育之良否,由于教员人格之若何,盖教员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印于儿童脑中,其感化有永不能灭者”。因此,他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具体地要求。首先,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二是教师要有丰富的科技文化知识。第三,教师还要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第四,教师要有科研能力。第五,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

  孙诒让以他教育活动的卓越贡献和教育思想的独特见解,赢得清末教育界的一致推崇,在近代教育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

  兴办职业学堂? 谋求教育救国

  孙诒让生活在晚清统治集团日益腐败,外国列强入侵,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非常时期。他在《复日本学者馆森袖海书》认为:“近者五洲列强竞争方烈,救焚拯弱,贵于开悟国民,讲习科学。”当时,在孙诒让面前唯一可施展其报国之志的就是走教育救国的道路。

  1895年冬,开始与乡绅商议筹办“瑞安算学书院”,后改名为瑞安学计馆,即瑞安中学前身。他在《瑞安新开学计馆序》中道出了办学目的:“学计馆之开,专治算学,以为致用之本,盖古者小学六艺之一端,而造乎其微,则步天测地,制器治兵,厥用不穷。今西人所为挟其长以雄视五洲者,盖不外乎是。”

  他先后与人一起在温州创办“永嘉蚕学馆”、“瑞平化学堂”,在瑞安开办“瑞安方言馆”等,永嘉蚕学馆采用新译的法兰西、意大利、日本蚕桑课本,引进日本优良树种,以求淘汰改良本地土桑弱蚕。永嘉蚕学馆、杭州西湖蚕学馆和江西高安蚕学馆,为中国最早的三所职业学堂。1902年,温州中山书院改为温州府学堂(现温州中学前身),公推孙诒让为总理,经过他的励精图治,温州府学堂成为当时浙江省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

  自他1895年冬开始筹办学校至1908年夏逝世的十多年中,经他大力倡导和苦心经营,温处两府十六县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到300多所,居全省之先。这为温州地区现今的各级各类学校尤其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文化底蕴。

  讲究学以致用? 培养时需人才

  孙诒让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应时需”的人才,以“振世救弊”,使国家富强。他认为,西方列强的文明强大在于他们教育的普及和科学的发达,我们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主张开办新式学堂,设事务丛报局,开采五金煤矿,大兴农桑。倡议选派留学生出国研究西学,学习机器制造及农矿化电等科目,还可以在各州县乡开办学堂书塾,教农工商人识字算账,开发民智。

  他认为外语又是学习西学、了解外国政教的重要工具。他在《周礼政要·通译》中说:“日本变法以来,通国官民不识洋文者甚少。而中国除通商各埠外,识洋文者千人中无一二人,各省中竟有通府无一人识洋文者。”于是提出“今宜于各省广开方言馆,务使东西文家喻户晓”,并在普通学校中开设外语课。

  他十分重视实用知识教学,“注重初级小学之应用科目”。他参考日本各小学都开设簿记一门,而我国小学尚未开此科,手工课也是徒有虚名。他要求迅速增开,照章补课。“俾齐民子弟,得以留心经济实业,其于富强大计,亦不无裨补也。”除簿记、手工外,种植、制造等学科,用处最为广泛,“尤宜采其中粗浅易明之理,另撰一书,以教童蒙。”他主持的温处学务分处,在制订课程中对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有所不同,删去讲经课,把中国文学改为国文,历史地理采用自编乡土教材,兼及中外政治沿革、时事评述等。还增设国语一课,以学习推广普通话。

  倡导教育普及? 注重教育公平

  孙诒让十分重视教育普及,1902年正月,由学计馆、方言馆合并成立的瑞安普通学堂开学,并在瑞安县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各设立蒙学堂一所。一时无法增建校舍,便设学在广济庙、忠义庙、关帝庙与显佑庙。他说:“一个文明的表征,不在一二个有大名的通儒,而在全国人民个个都有普通知识,程度不相上下。”

  他认为国民普通知识,总要人人平均,才能够共同努力,以谋文明进步。如西国文明,在现在算得极盛了,其原因在于无分男女,无分贵贱,无一人不识字,一切士农工商都有普通知识,所以个个都是有用之材。”他尤愿招收不识字的工匠农友、欠缺帐务知识的商人店员,开设的课目是实用的识字、作文、笔算、珠算、会计、阅报等。

  1906年温处学务分处制定的《暂行学堂管理办法》印发各县,该办法中写道:“国民之智愚贤否,关系国家强弱盛衰。初等小学堂本应随地广设,侫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童,始不负国民教育之义。”

  为了普及国民教育,他还提出“全国士民,子弟不入学者有罚”,“庶普天率土,塙然知以求学为杓准”。他还制定试行《乡村小学酌设贫苦农家子弟免费或减费入学名额办法》,提出“优异下户学生之父兄”,“设女学位以奖女学”等主张,以促使部分贫苦农家子弟和女童也能入学读书。

  重视人格教育? 优化师资队伍

  在普及教育中,孙诒让提出“教育之道,既欲通合诸科以陶铸国民,万不能别悬一格,以优待庸士”,注重“体育、智育、德育三者必须实在进化”,他认为“造就人格,为中外教育唯一主义”。

  针对当时学校实际,特设品行一课,与其他各科同记分数。在道德教育中重视教师的作用,要求教师要重身教,“教员人格之若何,盖教员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印于儿童脑中,其感化有永不灭者”。

  为了办好学校,发展地方教育事业,他选择延聘热心教育、有真才实学的著名士绅主持校务和担任教育管理职务,聘请优秀教职到校任教。为培养合格师资,尤其解决合格理化科教员奇缺之窘境,他决心营建温州高级师范学校。为解决建筑资金及建校后的常年经费,他力排顽固势力的干扰,支撑于官绅之间,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成温州师范学堂,为温州的教育事业树立了先锋旗帜。

  孙诒让的教育思想和献身地方教育的人格力量仍然鞭策着我们后人。他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以及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办学原则等教育思想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更需加快发展,更需自觉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应当从孙诒让作为一位职业教育倡导实践者的身上汲取力量,从实际出发,合理开设专业,加强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切实把升学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努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共创人民满意教育。

点击搜索与:孙诒让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