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文史文化人物:》冯班-清诗论家、诗人简介

冯班-清诗论家、诗人简介


冯班 简介 冯班(1602~1671) 明末清初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江苏常熟人。明末诸生,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未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冯班是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有《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 冯班为钱谦益弟子,被称为“虞山诗派”的传人之一。

冯班 简介

 

冯班(1602~1671) 明末清初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江苏常熟人。明末诸生,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未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冯班是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有《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

冯班为钱谦益弟子,被称为“虞山诗派”的传人之一。论诗反对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以为“似是而非,惑人为最”(《严氏纠谬》)。他主张“诗以道性情”,但最后又归结到温柔敦厚。他也主张善于学古,“不善学古者,不讲于古人之美刺,而求之声调气格之间,其似也不似也则未可知,假令一二似之,譬如偶人刍狗徒有形象耳”(《马小山停云集序》)。他提倡“隐秀之词”,“隐者,兴在象外,言尽而意不尽者也;秀者,章中迫出之词,意象生动者也”(《钝吟杂录》)。他的论诗主张对反神韵说的赵执信很有影响。他在晚年的著述《碧云仙师笔法录》中将冯班称作“碧云仙师”,奉若神灵。也正因文学宗尚的异趣,导致了王士禛与赵执信的诗学之争,赵执信著《谈龙录》攻讦王士禛的“神韵说”,遂使二人之争演为清初诗学的一大公案,对整个清代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不难看出冯班《钝吟杂录》于清代诗学研究的重要性。《钝吟杂录》在冯班的著述中版本也最多,并被收入《四库全书》。

冯班作诗,宗法晚唐,于李商隐用力尤深,力求锤炼藻丽。他有一些诗伤离念乱,有一定内容深度,如《杂诗》:“诵君恸哭书,咏君黍离诗。悠悠寸衷事,百岁谁当知”。《兵后经郡齐门故人废园有感》:“雀乱鸦啼燕不回,曲池平后劫成灰。……蔓草江淹何限恨,青枫宋玉有余哀。”又如《临桂伯墓下》、《江南曲》等篇,都寄寓了故国之思。钱谦益称冯班之诗“沈酣六代,出入于义山、牧之、庭筠之间”。

冯班还非常精通书法艺术,正草隶篆四书都很擅长,尤其小楷更是出众,时人得其笔墨,往往珍藏于家中。而冯班自己写作则无定所,往往是兴至索纸笔、随便书定,或是书头、或是纸角,这就使其过世后,搜求其著述十分困难,冯武竭力以求,幸亏别人珍惜冯班墨迹,往往珍藏,才得以聚腋成裘、汇成一部,因其父号“钝吟居士”,故题名为“钝吟杂录”。也正因为是聚合在一起的,往往显得支离破碎,不成系统,但总体来说,仍能反映冯班之学术观点和思想风格。

冯班一生著述颇丰,除《钝吟杂录》外,尚有《钝吟集》是其代表作。影响颇大。《钝吟集》共十卷,包括《钝吟集》三卷、《钝吟余集》一卷、《钝吟别集》一卷、《游仙诗》二卷、《冯氏小集》三卷,几乎将冯班一生的诗作都搜罗在此,并由其同乡浦江周心如为其校定成册,刊于纷欣阁丛书中。另有《常熟二冯先生集》,是与其兄冯舒的合集,为冯班的同乡后学张鸿,出于弘扬乡贤的目的编印,为后人研读冯班这位清初诗坛名家,“虞山诗派”重要诗人的诗作、诗论提供了便利。

明末清初诗论家、诗人冯班简介

冯班 姓名:冯班 名号:字定远
性别民族:男- 朝代:明末清初
籍贯:常熟(今属江苏)人 生卒:1602--1671
评价或成就: 清诗论家、诗人
作品:《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

冯班(1602~1671) 清诗论家、诗人。

字定远,号钝吟,常熟(今属江苏)人。

为冯舒胞弟。

明末诸生。

屡试不第,遂弃去。

性磊落,不事家人生产,动不谐俗,以狂名于名。

性格落拓不偶,每与人异。

当明亡之后,冯舒又以文字狱被害,于是更加抑郁侘傺,放荡不羁,佯狂避世,当其被酒无聊抑郁愤懑时,常就座中恸哭,因班行二,故人称“二痴”。


冯班是明清之际著名的诗论家和诗人,也富有学问,擅长考据。

他论诗大抵追随同里前辈钱谦益,力反明代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以及明末的公安派和竟陵派,主张“以读书博闻者为宗”,并强调诗歌创作要自抒性情,转益多师,“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未尝不学古人”而取法则必须广泛,“上通《诗》、《骚》,下亦不遗于近代”(《马小山停云集序》)。

他也象钱谦益一样强调做诗“惟要识变”,并在所著《钝吟杂录》中专辟“严氏纠谬”一节,对宋代一味推崇“盛唐”的严羽予以猛烈攻击。

在具体的艺术师法方面,他与钱谦益却也不尽相同,而主要推尊晚唐的李商隐和宋初的西昆派,崇尚唐诗选本《才调集》和六朝诗选《玉台新咏》,一以情深辞艳为旨归。

他的诗歌,基本上也是这样。

.

如其《游仙诗》50首,宛转抒写家国兴亡之感,词旨深隐,藻采纷披,风格即颇与李商隐、西昆派一路接近。

当时他同冯舒齐名,有“海虞二冯”之称,均为钱谦益所创虞山派的重要作家。

稍后的诗论家吴殳,特别是著名诗人赵执信等,对冯班都极为服膺,受其影响很大,赵执信甚至亲临常熟,在其墓前自称私淑门人。


冯班著作,有《钝吟全集》。

后世对他研究较少,并且一般都只侧重在诗论方面。

明末诸生,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未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冯班是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

文学主张

冯班为钱谦益弟子,被称为“虞山诗派”的传人之一。论诗反对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以为“似是而非,惑人为最”(《严氏纠谬》)。他主张“诗以道性情”,但最后又归结到温柔敦厚。

他也主张善于学古,“不善学古者,不讲于古人之美刺,而求之声调气格之间,其似也不似也则未可知,假令一二似之,譬如偶人刍狗徒有形象耳”(《马小山停云集序》)。

他提倡“隐秀之词”,“隐者,兴在象外,言尽而意不尽者也;秀者,章中迫出之词,意象生动者也”(《钝吟杂录》)。他的论诗主张对反神韵说的赵执信很有影响。他在晚年的著述《碧云仙师笔法录》中将冯班称作“碧云仙师”,奉若神灵。

也正因文学宗尚的异趣,导致了王士禛与赵执信的诗学之争,赵执信著《谈龙录》攻讦王士禛的“神韵说”,遂使二人之争演为清初诗学的一大公案,对整个清代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不难看出冯班《钝吟杂录》于清代诗学研究的重要性。

《钝吟杂录》在冯班的著述中版本也最多,并被收入《四库全书》。

诗作特色

冯班作诗,宗法晚唐,于李商隐用力尤深,力求锤炼藻丽。他有一些诗伤离念乱,有一定内容深度,如《杂诗》:“诵君恸哭书,咏君黍离诗。悠悠寸衷事,百岁谁当知”。

《兵后经郡齐门故人废园有感》:“雀乱鸦啼燕不回,曲池平后劫成灰。……蔓草江淹何限恨,青枫宋玉有余哀。”又如《临桂伯墓下》《江南曲》等篇,都寄寓了故国之思。钱谦益称冯班之诗“沈酣六代,出入于义山、牧之、庭筠之间”。

擅长书法

冯班还非常精通书法艺术,正草隶篆四书都很擅长,尤其小楷更是出众,时人得其笔墨,往往珍藏于家中。而冯班自己写作则无定所,往往是兴至索纸笔、随便书定,或是书头、或是纸角,这就使其过世后,搜求其著述十分困难,冯武竭力以求,幸亏别人珍惜冯班墨迹,往往珍藏,才得以聚腋成裘、汇成一部,因其父号“钝吟居士”,故题名为“钝吟杂录”。

也正因为是聚合在一起的,往往显得支离破碎,不成系统,但总体来说,仍能反映冯班之学术观点和思想风格。

点击搜索与:冯班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