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内蒙草原民俗:》内蒙古辉煌60年: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焦点新闻

内蒙古辉煌60年: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焦点新闻


内蒙古辉煌60年: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内蒙古 辉煌60年 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60大庆焦点新闻

这是一片资源富集的土地。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优良的资源为内蒙古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强大动力;

这又是一片基础薄弱的土地。作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始终面临着艰巨而繁重的发展任务;

这是一片活力迸发的土地。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疾行的内蒙古,充满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迎头赶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激情和干劲;

这又是一片生态脆弱的土地。沙地、荒原绵延,巨大的环境压力使得内蒙古必须始终以生态建设为优先战略。

于是,提高协调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目标。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切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成为自治区自上而下、自西而东共同的选择。

综合利用:转变发展理念

对于创造了财政收入一年增长52亿元“传奇”的鄂尔多斯市,有人说是得益于该地区丰富的煤气资源。8.7万平方公里的辖区,70%的土地下面蕴藏着煤炭,新发现的苏里格气田则是我国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峰说,同样的资源在这里已经存在成百上千年了,为什么直到近年来才尝到财富的滋味呢?关键还是发展的理念变了,利用资源的方式变了。

在鄂尔多斯的乌兰木伦苏木,记者下到神华集团上湾煤矿的矿井,没有看见头顶矿灯、猫在地下丁丁当当作业的矿工。所有的煤块被先进的巨型机械切割下来,由运输带送至地面再通过封闭管道运走。开采出来的煤炭不再像过去一样几乎全部直接装进火车车皮运到外地,而是大量进行就地转化。内蒙古煤炭的就地转化率现已近50%,一部分转化为电,从空中输出,增值5倍;一部分转化成油、气、甲醛、乙烯等化工产品,增值至少10倍。神华集团108万吨/年煤直接液化项目、伊泰集团16万吨/年煤直接液化项目、大唐多伦160万吨/年煤制甲醛转烯烃项目,规模与技术装备均开创了世界先进水平。

“我们不再简单地出卖资源,而是搞深度加工。正是由于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过去的资源优势才变成了今天的经济优势。”云峰说。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了解到,近几年,以资源高效利用、废弃资源再利用以及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为目标,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总投资56亿元,对煤炭转化与煤化工技术开发、煤矸石综合利用等21项技术进行了研究。

据自治区经委副主任王进国介绍,到2006年底,内蒙古共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51户,实现综合利用产品销售收入30亿元,综合利用各类废渣达到804万吨。粉煤灰、炉渣利用量达到271万吨。仅14户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共实现节电1313万千瓦时、节水252万吨、节煤3.6万吨、节材3.4万吨,实现经济效益11794万元,环境效应显著。

“上大”、“引新”的过程,也是积极“压小”的过程。全自治区小煤窑3年关闭任务仅用1年半时间就完成了。去年全区原煤产量达3亿吨,矿井数量没有超过500座。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梓告诉记者:“我们提高了准入标准,30万吨以下全部关停,共关闭了1000多座小煤矿,取而代之一批单井产能、装备技术、全员工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矿井,地方煤矿压缩到276座,煤炭年产量却由2000年的2679万吨增加到17亿吨,鄂尔多斯成为全国首个亿吨级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强调,认真执行国家对电石、焦化、铁合金、铅锌、铜等行业准入条件的政策要求,严把行业准入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布局的项目一律不予核准、备案。严控新建项目,严把土地、信贷关,提高环保节能准入门槛,建立相应的审批问责制,不接受落后生产能力转移。同时,对焦炭、铁合金、水泥等行业遵循“等量淘汰,上大压小”原则,严格控制新增生产能力。

“这样大大提升了产业层次,优化了环境。”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说,“今后自治区对未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的有关盟市,将实行区域限批政策。要坚持走产业升级、产业延伸和集群化发展的路子,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保护,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循环经济:创新发展模式

在东临黄河、西倚贺兰山的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记者看到了对循环经济模式的精彩演绎。

在依托自治区最大湖盐资源————吉兰泰盐湖而建的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普通的盐粒经过一条精细设计的循环经济链条,如同点石成金般变化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丰富产品:金属钠、液氯、氯酸钠、氯化异氰尿酸、氯化聚乙烯、氯化钙等,特别是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生产的核级高纯钠,大大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车间里管道纵横,各种聚合、裂解装置无声运行,看不到任何跑、冒、滴、漏现象。“目前仅有美国、法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高纯钠制造技术。我们现在是世界最大的金属钠、高纯钠企业,单套产能全国最大的氯酸钠、氯化异氰尿酸制造企业。”公司负责人自豪地说。

不远处,是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新项目。2005年6月,该公司投资59亿多元,在此兴建年产40万吨聚氯乙烯、64万吨电石、36万吨烧碱、自备热电站、106万吨电石渣水泥及75万吨水泥熟料综合工程。全部项目于2008年竣工投产后,销售收入将达30亿元,利税8亿多元。“循环经济的模式不仅使所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了利用效率,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40万吨聚氯乙烯生产线的废渣污染问题,还给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发展当地的生态工业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公司副总经理朱国梁说。

指着互相关联的开发区产业关系示意图和盐化工循环产业链示意图,阿拉善盟副盟长田德志告诉记者:“开发区早在1997年8月就起步建设了,其间曾走过了盲目发展、滥上项目的弯路。后来,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系统的模式,整体规划,一体化设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才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增长态势喜人。现已初步形成了以盐、煤化工为主导,精细化工、有机原料、电力、建材等相配套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带动上、下游70个配套企业共同发展,集群优势明显。2006年,开发区实现GDP26亿元,同比增长62.8%;工业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59.6%。”

目前,继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被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列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后,阿拉善经济开发区、通辽市科尔沁工业园区(含开鲁园区)、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棋盘井区)、托克托工业园区被自治区政府列为内蒙古第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这5个开发区为代表,内蒙古自治区45个国家和区级开发区大力发展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6大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构建和完善循环产业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各开发区通过实施“企业小循环、产业大循环”,废弃物利用领域拓宽到焦化尾气、石灰窑气、煤矸石等近10个种类,降低了对物质资源的消耗,减少了“三废”排放量,改善了园区的生态环境。

据悉,从今年起,内蒙古正式全面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从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各个环节,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风能开发:开辟发展空间

盛夏的内蒙古依然凉爽怡人,走进乌兰察布市时,更感清风扑面,暑气顿消。市委书记吴永新笑着说:“这儿的风可不只是避暑时吹着舒服,更是取之不尽、潜力无限的宝贵能源啊!我们在两年前就编制了详细的风电发展规划,聘请了国内一流的风电专家作为顾问,构筑沿阴山北侧风电开发带、绿色能源产业集群。”

乌兰察布市明确提出了在未来几十年里构筑“空中三峡”,打造“风电之都”的战略目标。吴永新信心十足地说:“数据表明,内蒙古的风力资源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乌兰察布的风力资源又占内蒙古的三分之一,我们的规划是用二三十年的时间,发展面积为6828平方公里的风电场,远景装机容量可以达到3360万千瓦,相当于长江三峡的装机容量。”

如今,在海拔2000多米的辉腾锡勒草原上,数百台风机迎风运转,昔日宁静的原野变成了全国第二大风力发电场。据了解,2006年,乌兰察布风电开发取得3个翻番:新装机8.2万千瓦,比前15年的装机量增加了1倍多;风电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6亿元,比前15年增加了1倍多;已竖立测风塔121座,比2005年的58台翻了一番多。

西北风变为绿色风、财富风的风景,岂止单单在乌兰察布?在锡林郭勒盟,兴建于二连浩特市的“中国二连北美风电园区”,由加拿大埃伏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预计总投资12亿美元,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以上,计划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在阿拉善盟,2006年以来,先后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签订了多个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风电合作意向、协议。在巴彦淖尔,去年已开工建设4个4.95万千瓦风电项目,今年还将开工建设4个4.95万千瓦风电项目……

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清洁能源工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内蒙古把绿色能源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加快风能源开发,开辟资源利用的新空间。目前,内蒙古已成为全国拥有风力发电厂最多的省区。预计到2010年,内蒙古全区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建成举世瞩目的风能发电基地。一个新的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点击搜索与:内蒙古 辉煌60年 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60大庆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