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木艺文化:》归园田居-远去的木头

归园田居-远去的木头


归园田居木头里的东方远去的木头

对海里的东西的认识,令人想起唐朝的韩愈。这位拥护孔教的文章大师,谪居于现在的汕头附近时,逢鳄鱼为患,他就写了一篇声调铿锵的祭鳄鱼文,仿佛鳄鱼竟然被他这篇优美雄健的文章所感动,真的就不来了,就全死去了。一代文章宗师肯定认为他的文章就有这么厉害。后来的鲁迅先生对此沉痛地揶揄道:读经果真能咒沉八国联军的炮舰么?

中国是一个重视道德诗文传统的国度,仿佛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十分道德地生长着,它们都被赋予了人情世故,它们总是在和人的心灵发生着感应。这就是中庸,这就是用世,这就是移情,这就是巧智,这还是自嘲,又是自勉,这就是帝王的家天下,就是生活在传统中国每个人都会自动地被赋予的审美基因,就是没来得及解放自己个性主体和人格尊严的传统中国人的身份标识。

陶渊明

陶渊明,他唱出了千古文人归隐田园的梦想

这里其实至今也还是个乡村的国度,这并不有意地指经济,经济毕竟不是那么复杂的东西,而是中国人道法自然的哲学、艺术观或是生活美学,他们的生活用具、趣味、品味、传统认知,都使他们跟土地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就像是阶沿的草,房前的花或是屋后的树,或者是,被改造过的、用木头打造起来的一个又一个家。

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革命,基本上都是农民的革命,这农民常常主要是牧民。他们都来自土地,就像一粒种子,他们回家的路已被割断,所以,一代一代,他们只能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心复归于农村,重新种进土地里,只不过,这个梦想常常都是太奢侈了,所以,他们身不由己地四海为家,只有在天涯海角重新设置下关于故乡的回忆,有时是一件奇特的家具,有时是一株盆景,或是一个面积很大的私家园林,还有,常常,也许还有几件从老家带出来的、一直被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供起来的东西,这些东西除了需要新的阳光和水份,还要依靠心灵的土壤去供给养分。

林语堂说:农村的理想表现于艺术哲学及生活者,如此深植于一般中国人的意识中,应该是今天这个民族仍然健康的一大因素。是的,中国乡土生活的精髓就在于能于原始的生活习惯与文明二者之间维持一个平衡。这是这种文明的中庸精神的活泛与滋润。它超越现实,却又基于现实。

傣家的村寨

傣家的村寨

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不会腐化,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才会腐化,一般学者以及住居城市烦腻了的小康人家,自然而然不断发出赞美田园生活的呼声。即使是到了今日,情况也没有多少改变。自颜之推(531-591)始,其下范仲淹(989-1052)、朱熹(1130-1200)、陈宏谋(1696-1771)、曾国藩(1811-1872),每人都有一套著名的家训,中心意思是:家族最高理想是勤勉、淳朴,崇尚简单。

点击搜索与:归园田居木头里的东方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