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越剧文化:》作曲刘如曾-音乐

作曲刘如曾-音乐


作曲刘如曾中国越剧 越剧 中国戏曲音乐

刘如曾

刘如曾(1918~1999) 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戏曲音乐协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江苏省常州人,1918年出生于上海。

刘如曾少年时代爱好音乐和戏剧。1942年改名刘今考入国立音乐院,课余为话剧配乐。1945年9月经乔奇介绍到雪声剧团,为《月光曲》一剧写了两首主题歌,在剧中贯串使用;在乐队中还增加了钢琴,由他弹琴伴奏。1946年8月再次到雪声剧团,担任作曲,从此投身于越剧改革事业。在《乐园思凡》中,尝试运用了中国混合乐队,接着为《凄凉辽宫月》、《凤箫相思》、《洛神》、《女贼》等剧作曲。1947年1月雪声剧团暂告解散后,转入东山越艺社。1948年,为越剧影片《祥林嫂》作曲,伴奏全部用管弦乐队;同年为已恢复的雪声剧团作曲。

在《珊瑚引》(田汉编剧)演出时,刘如曾对乐队进行了重大改革,全部使用民乐,乐器用了4只琵琶,还用了三弦、凤凰箫、笛子等,增强了表现力,受到各越剧团及其他剧种的重视。同时还教乐队识简谱。

1949年7月至9月,刘如曾参加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地方戏剧研究班,与老艺人结合,挖掘、收集、整理、介绍越剧早期老调。1950年初为越剧影片《相思树》作曲,与袁雪芬合作创造出〔男调〕新腔。以后为合作、东山、芳华等越剧团和沪剧作曲。1951年8月到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前身)歌舞剧科任教。

1952年,为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编曲,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音乐创作奖。个人获文化部颁发的奖状。1953年,负责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翌年,该片获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举行的第8届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1955年,为越剧《西厢记》编曲,与袁雪芬合作,在音乐语言的创新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同年参加"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苏联访问演出。1959年为袁雪芬主演的《秋瑾》编曲,1962年为袁雪芬主演的《祥林嫂》编曲,1978年负责彩色宽银幕越剧影片《祥林嫂》的音乐。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除越剧外,他还为话剧和十几个戏曲剧种作曲、编曲。在1992年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举办的首届中国戏曲音乐评奖中,获得唯一的特别奖。1992年10月,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刘如曾戏曲音乐作品专场",演唱了他新创作的清唱剧《祥林嫂》和一些代表作的片断。1994年2月,获上海宝钢高雅艺术特别荣誉奖。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剧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兼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和戏曲音乐组组长、艺委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第二、三、四、五届人民代表,上海市第五、六届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点击搜索与:中国越剧 越剧 中国戏曲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