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古代民居与建筑:》绿荫中的傣家竹楼

绿荫中的傣家竹楼


黎明时分的傣族村寨,看上去很像一幅迷朦淡雅的水墨画:一抹淡淡的晨雾萦绕在村寨四周,田野、树木和房舍隐约可见,偶有三两个穿着长长的筒裙、担着箩筐的傣族妇女从雾中走来,那红、黄、绿、蓝的长裙便似一个个精灵,跳跃出点缀画面的色彩。 当雾..

    黎明时分的傣族村寨,看上去很像一幅迷朦淡雅的水墨画:一抹淡淡的晨雾萦绕在村寨四周,田野、树木和房舍隐约可见,偶有三两个穿着长长的筒裙、担着箩筐的傣族妇女从雾中走来,那红、黄、绿、蓝的长裙便似一个个精灵,跳跃出点缀画面的色彩。

    当雾霭慢慢散去时,傣族村寨也渐渐显露出它的轮廓。一棵棵高大的椰子树、芒果树、棕榈树,一片片香蕉林、灌木丛,特别是寨子周围的那些挺拔的竹林,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簇拥着一座座造型古朴别致的傣家竹楼。远远看去,仿佛一座绿色的小岛。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我所见到的傣族村寨都是这样。

    傣家人住竹楼,我早已知道。可见到的竹楼与我想象中的似乎不太一样。说是楼,其实它只有一层,只是整个房子被一根根木桩高高地撑起,倒也算得上是空中楼阁。竹楼下面的木桩一般有50根,木桩之间的空地是堆放杂物的仓库,有的人家还用来养猪圈牛。至于傣族人为什么自古以竹楼为家,我想大概是因为住在高悬于地面之上的地方,一来可以防潮,二来可以防野兽。

    事实上,在我所到过的傣族寨子里,名副其实的竹楼已所剩无几。现在,绝大多数的竹楼应该叫作木楼,甚至有的竹楼的木桩也被砖或水泥之类的建筑材料所代替。这情景对于我这个企图寻觅古老民族的淳朴风俗的人来说,或多或少是种遗憾,但我又不得不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感到欣慰。还好,在我走访了十几个村寨之后,我终于见到了一座真正的竹楼。竹楼的主人是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太太,当时她正在一架古老的织布机前织布,身边的箩筐里放着各种颜色的棉线。她不停地在布机上换着梭子,布机上便出现了一道道的彩条。她告诉我,这种布是专给老年妇女做筒裙用的。

    征得她的同意,我从竹楼前面的楼梯爬上了楼。上面的地板是一条条竹板拼成的,缝隙里透出光亮,隐约可以看到楼下的东西。走在上面颤颤悠悠的,还真有点让人害怕。楼上有一条不算窄的通道,前面是一个一半露天一半有顶的平台,上面放着不少坛坛罐罐,据说每个傣族人家都有这样的坛坛罐罐,过去用来存水,现在虽然每家都有了自来水,可这些坛坛罐罐还没扔掉。

    傣家竹楼的房间很大。一般正中为客厅和灶房,两侧隔开若干小房间为卧室。除了新婚之日,傣家人的卧室外人是不能随便进的。所以我也只能看一看老太太的客厅。和其他人家差不多,她的客厅也显得很空。据我了解,有些人家每年收入在万元以上,可房间的布置依然十分简单。一位叫岩罕勇的中年人过去在工厂做工,后来回到寨子里种菜,种橡胶树,还搞运输,他的客厅里也只有一个很旧的长沙发和几只旧柜子。他告诉我,人们有了钱,总是想要把房子盖得好一些。

    在一座竹楼的灶塘边,我和一位傣族姑娘闲聊起来。她的手里拿着一块糯米糕,用一根竹棍叉着不时地放在火上烤,然后再用手不停地捏。她说,这糕越捏越香。她让我也吃一块,我说刚吃过饭,只是看着她吃。这姑娘长得很漂亮。皮肤很白、很细,特别是她那一头乌发,更显出一种妩媚。我知道傣家女子很会保养头发,便向她讨教起来。她笑笑,说这很简单,就是用淘米水洗头发。我曾试过不少种高级的洗发香波、护发素,可从来没试过淘米水,我不知道这祖传秘方是否比现代化科学的配方更灵验,不过当时也暗下决心,回去一定试一下。姑娘还在吃那块糯米糕,灶塘的火映红了她的脸。一股股糯米饭的香味四散开来,顺着一缕缕炊烟钻出灶间的瓦顶,我想,那炊烟漂浮在房顶上一定很有诗意。可抬头看时,这灶间的房顶也实在被熏得太厉害了,黑黑的一片,竟辨不出那房顶的本色。

    走在傣族寨子里,常常可以见到一排排长得很高的仙人掌围成的院墙。那仙人掌上长满了刺,或许可以更有效地起到护家的作用。可实际上,傣家人的大门是很少上锁的。所以,那满身是刺的仙人掌怕也只能是亚热带植物雕塑出的装饰品。然而,它对我这个北方人来说实在太新奇了。

    傣族村寨里另一件让我感到新奇的事,是每个寨子里都有一座寺院,当地人称之为缅寺。缅寺一般座落在寨子的中央,显得很高大。大殿香烟缭绕,经幡高悬,透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可是当我看到寺里的和尚都是七八岁、十几岁的孩子时,我又感到一种困惑。原来,傣族的男孩一般都要在缅寺里度过一段修行的生活。至于多大年岁来,修行多少年完全自愿。一个14岁的小和尚十分腼腆地对我说,他进寺两年了,学到了傣文,而且随时可以回家,在这里挺好玩的。当然,在寺里也要干活,比如洗衣服做饭。看上去这些小和尚并不脱俗,虽然他们身披黄色袈裟俨然一副出家人的打扮,可在寨子里,在通往城里的马路上,在西双版纳自治州首府景洪的街道上,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小和尚:他们拉着妹妹的手在玩耍;他们坐在母亲自行车的后架上进城;他们和做买卖的小贩讨价还价;甚至有一次我还看到一个小和尚站在一家花店里,望着一束束的鲜花出神。

    在西双版纳,比小和尚还要显眼的,是那些花一样的傣族姑娘。特别是星期天,他们更是要穿起鲜艳的筒裙,成群结伙地进城赶集。傣族姑娘的筒裙其实不过是一块大布,往身上一围,简单得很。可是,这裙子长及脚裸,又紧紧裹在身上,再配一件短短的上衣,使姑娘们婀娜的身姿显得更加纤细修长。傣族姑娘喜欢穿筒裙,无论是在家做饭洗衣,还是在外面锄草收割,她们都穿筒裙。一天傍晚,我曾经看到几个穿着筒裙的女人到村边的河里洗澡。只见她们边往河里走,边把裙子往上提,待水没到胸前时,她们的裙子便顶在了头上。这时,夕阳映照的河水泛起点点红光,洒在她们的脸上,洒在她们的欢声笑语里,也洒在她们身后的那片绿荫里……(张梅芝)

    

点击搜索与:傣家竹楼 民居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