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昆曲艺术:》重温梨园梦-满庭芳·文苑

重温梨园梦-满庭芳·文苑


重温梨园梦满庭芳·文苑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人都向往着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然而,在我的精神生活中,总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啊,是平庸的文化生活,使我得不到满足,内心深处想追求更高级些的艺术享受,我知道我周围的一些同志,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恰逢首届中国(苏州)昆剧艺术节揭幕,有机会去剧场观摩了几场昆剧会演剧目,使我重温了一下梨园旧梦,心灵受到震颤。也许因为有了电视机后,许多年来,我坐在它面前,忍受着拙劣的广告、粗暴地把电视剧的情节割裂;忍受着历史被随便戏说,把我们的祖先任意亵渎!忍受着连篇累牍的武打恩仇,警匪格斗,折磨我的神经;忍受着靡靡之音,狂歌乱舞,刺激我的耳目……我的心灵已经受到溃伤,精神感到疲惫而且浮躁。我渴望能看到、听到一些好一点、更高雅一点的东西,那是非常难得的,更多的时候,是让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现在,我在昆曲的发源地──苏州,坐在剧场的边座上,坐在古典舞台的角落里,重新寻找我那久已失去的精神慰藉,我那曾经熟悉又非常遥远的梨园旧梦。尽管台上演绎的仍然是千古春秋,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旧事,连那些剧目也是演出过千百遍的,演员曾经为它获得殊荣,又曾经为它憔悴,听众曾经为它陶醉,又曾经为它痛惜。当笛声悠扬响起时,你会随着杜丽娘的婉转声腔,走进春色满园的《牡丹亭》,和她一起去寻梦。当琵琶叮咚弹奏时,你会跟着杨贵妃的娉婷舞天,走进唐明皇的《长生殿》,和他们一起酣饮。台上演出的历史故事,离不开忠孝节义,但我相信它告诉我的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的性格和感情,也都符合生活的逻辑。一句话:“返璞归真”,把虚假和造作的艺术赝品,对照得无地自容。坐在剧场里,我浮躁的心开始沉静下来,我忽然感到自己好像从沙漠走到草原,一缕缕甘泉飘洒在我的心田,滋润着我的肺腑。那唱词是最具有文学性的绮丽典雅的语句,那音乐和演员的表演配合得非常和谐默契,动作的一招一式,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精雕细刻的最美的雕塑,我忽然感悟到这才是艺术!一种把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结合得如此完美的中国艺术!它无愧是中国戏曲的母亲,艺坛上的一朵幽兰,祖国的艺术瑰宝!我过去也是这样认识昆曲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却离我远去了,这次又回到剧场欣赏昆剧,又像是重温旧梦,从混浊中感受清新。一次难得的首次昆曲会演,集中了最高级的表演艺术家,演出的是最精彩的剧目,使我有机会又步入高雅的艺术殿堂,真正得到了一次高级的艺术享受,我要感谢主办单位和辛勤的艺术家们!

就是这样高雅的艺术,它曾经长时期遭到冷落,冷落得叫人心寒,叫人绝望。记得“文革”时,有一位被批斗的管文教的“走资派”,曾偷偷告诉我,昆曲、苏剧、评弹,是苏州文艺的“三朵花”,可千万不能叫它绝了,尤其是昆曲!后来在他离休后,从工作岗位退下来,还在为昆曲疾呼奔走,并敢于在领导面前直言:“再不抢救昆曲,那是对人民不负责任,那就是对后代子孙犯罪啊!”一直到他临死前,他还在给领导写报告,要抢救昆曲!在苏州,也不乏有这样的专家,为昆曲呕心沥血,为昆曲倾家荡产!他的艺术主张一时不能为人所理解,说他脱离政治,说他反党!说他反对改革,说他是反动权威,甚至长期把他打入冷宫、从艺术的殿堂中扫地出门!他依然故我,刻苦钻研,积累大量资料,写出了昆剧史,培养出尖子演员,保留了许多传统优秀剧目。我的一位挚友热爱昆剧事业,他曾挑起江苏省昆剧团的重担,日夜操劳,为昆曲的复兴东奔西走,后来终于积劳成疾,临去世时还念念不忘昆曲……正是这些人,过去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在革命老区的拉锯战中曾经出生入死,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不怕牺牲。在和平年代,他们为昆曲事业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为有这样一些艺术痴人,昆曲才活到现在,我们侥幸还能有这样的高雅艺术享受,我也要感谢他们!

坐在剧场里,我一面看戏,一面进行反思,过去我们对昆剧的要求是不是太不实际,有欠公平。比如说它“节奏太慢”,其实,节奏的快慢,是为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所决定的。何况快节奏的生活,不一定非要所有的艺术都要快节奏,反之,也许更需要用慢节奏来调剂,人的生活不可能老是快节奏,就像加速放映胶片的影视一样,岂不笑话。又如说它“不能演出现代戏”,强迫一个古典剧种,一定要上演现代剧,唱所谓“主旋律”,这也是强人所难。古典艺术就是古典艺术,它的一切形式和内容,都为它的“古典”所局限了。人们欣赏古典艺术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借鉴,对创作现代戏可以吸取许多经验和养料,但并不是所有的剧种都能演现代戏,例如昆曲这样一个比较古老的剧种,它有那么多优秀的剧目濒于失传,要急于加以抢救,优秀的振聋发聩的历史剧,难道就不是主旋律?就像《十五贯》那样,况钟断案靠的是调查研究,掌握真凭实据,终于击败了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它的现实教育意义又何等深刻!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旧戏的内容,“宣扬的都是忠孝节义”,这很有点“破四旧”的味道,岂知忠孝节义正是儒家的立身之本,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演历史剧,表现历史事件,刻划历史人物,如果离开了这些内容,只有走到反历史主义的道路上去,或者削足适履,对历史剧任意宰割,乱加篡改。这样的“戏改”,失败的例子还少么?也许正因为有人怀着善良的愿望,写了不少所谓这样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显得虚假而没有生命力,结果,却是“短命”的,站不住脚跟,人民不能接受,反而优秀的传统戏却一代又一代传下来,春风吹又生,因为它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不管任何时候,它都具有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昆曲现在还能成活的理由之一。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变得实事求是一些呢。另外,对欣赏昆剧的观众也认为只有文人雅士,甚至是精神贵族,其实现代人只要文化水平提高了,对文化欣赏就会有更高的要求,何况昆曲本身就是苏州一带土生土长的艺术……我的这些反思也可能是偏颇的,但我只是针对昆曲这一特定的剧种而言,昆曲若干年来的发展,各方面都化了很大力气,但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原因是很复杂的,昆曲创新也好,抢救也好,不都得靠实践么,给昆剧以实践的条件,正确地加以引导,昆曲会永远成为我们的传家宝,保护国宝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责任。

当满树梨花盛开时,又闻兰花吐露幽香,连大学的校园里也在议论昆曲,台湾宝岛正在兴起一个昆曲热潮,昆剧会演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天景象,我也重温了一次梨园旧梦,不过我心中还有忧虑,它究竟能香几时呢?(金煦)

 

原载《苏州杂志》 ?

点击搜索与:满庭芳·文苑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