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 文化头条:》探访ZG七夕真正发源地:灵寿牛庄和女庄

探访ZG七夕真正发源地:灵寿牛庄和女庄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的夜晚,不知有多少老人指着天上的星星给孩子讲述牛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牛郎、织女,和人们的美好愿望,是农历七月七这一“中国情人节”永恒的话题。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的夜晚,不知有多少老人指着天上的星星给孩子讲述牛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牛郎、织女,和人们的美好愿望,是农历七月七这一“中国情人节”永恒的话题。

  牛郎、织女的故事从何而来?在悠久历史的灵寿县,就有着神奇的牛郎村和织女村。在村庄周围,奇特的地形地貌,更是让人连连称奇。到底,被称之为“牛郎、织女故事的发生地”的牛庄、女庄有何奇特,本期的名村名镇,我们就来探访这个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乡”。


  织女池。


  织女山上天眼石。


  河边黄牛,悠闲自得。

  牛庄女庄

  因爱情而美丽

  不知读者们是否记得,我们在介绍平山王母村的时候,曾经说到平山县城西北一座名为天台的大山。这座山,是平山与灵寿的界山,阳面属于平山县,阴面属于灵寿县。天台山,也叫做王母观山,因山顶建有王母观而命名。据说,这座山曾是王母娘娘修炼的道场。

  王母观山的阴面,就是灵寿的寨头乡。一条叫做七油的小河,从王母观山上弯曲而下,绵延二十里流入慈河。七油河,在当地也被称为天河。天河的下游有两个村庄,就是牛庄和女庄。两村相距三、四里,隔河相望。

  在历史上,牛庄被称为牛郎庄,女庄被称为织女庄,随着时代的更迭,百姓们将村名简化,分别成为了牛庄、女庄。《灵寿县志》中记载:王母观山下,牛庄女庄隔河相望,有不少关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

  传说,牛郎命苦,受哥嫂折磨,以放牛为生。一头神牛见牛郎为人善良,则多方加以庇护。一天夜里,老牛对牛郎说,明天傍晚会有王母娘娘的七位女儿下凡洗澡,你挑一件粉红色的纱衣在山下的小树林里等着,那个朝你要衣服的女子便是你的妻子。牛郎照老牛的话去做了,果然,有一位美貌的仙女走了过来。这位仙女便是织女,她在天上日夜做工,没有自由,天上的朝霞和晚霞都是她织出的锦缎变化而成的。牛郎也把自己的遭遇讲给织女听,两个人同命相怜,结为连理。过了两年,织女为牛郎生下了一双儿女。

  二人朝夕相伴,小日子过得好不快活,织女就把天上的事儿给忘到一边了。王母娘娘得知消息后,非常生气,一屁股蹲在山巅上,把山顶蹲成了平台,这就是“天台”。并派出天兵天将织女捉回。牛郎的牛群里有一头神牛,告诉牛郎:将它杀死,用牛皮做一双鞋,便可追上织女。牛郎穿上了鞋子,用担杖担上一双儿女从后边紧紧追赶。快要追上的时候,王母娘娘急了,从头上拔下金簪,在牛郎、织女之间,划了一道天河,把他二人隔开,使他们永不相见。

  根据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的研究,在《诗经·小雅》中就已经有了牛郎、织女的文字记载。汉代班固的《西都赋》中也有“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的记载。神牛、王母、天河、金簪,和许多地方一样,这段寄托着民间美好愿望的神话故事,在牛庄、女庄周边则有着更加不同凡响的意义。

  地名种种

  均与牛郎织女相关

  今年67岁的白加利,是牛庄的一位村民,收集整理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已经有30多年了。白加利说,在他小的时候,就天天听村里的老人们讲他们村里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今天记一点,明天记一点,日积月累,也就成了当地对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最多的人。

  白加利说,牛郎就是他们牛庄人,牛郎原本姓杜,是个苦命的孩子,父母双亡,跟着哥嫂度日。嫂嫂马氏待他很刻薄,白天让他放牛割草,晚上让他住牛棚。现在牛庄村南有一条路,被称之为“牛郎道”,传说就是当年牛郎放牛经常走的地方。村边还有一条名为垛草沟的山沟,也是牛郎当年割草放牧的草场。

  传说,为了照顾牛郎,老牛都会将牛粪变成热腾腾的花卷。牛郎的兄嫂好吃懒做,他们听说后,便向牛郎借牛。但看到老牛半天不拉花卷,嫂子等不及了,于是就去牛屁股下面拽,结果牛尾巴夹住了她的胳膊,老牛拖着她在地里乱趟一通,把她家田里的庄稼全毁了。村外有块地叫“胡拉地”,即因此得名。

  他们夫妻二人咽不下这口气,重新给老牛套上犁,用鞭子抽打它,让它一刻也不得休息。老牛累得半死就带着犁向村西跑去,但是犁挂在了一块大石头上怎么也挣不脱。兄嫂二人追到此处,用菜刀割下了牛头,所以这里得名“摘头”,后逐渐演变为“宅头”、“寨头”。

  传说,年复一年,牛郎织女难以忍受相思之痛,一次见面时两人商量逃回人间。不久两人分别从天上的天河两岸落到人间,牛郎落到了如今叫牛庄的村子境内,织女落到如今叫女庄的村子境内。王母娘娘闻听此事,立刻下凡,站在了如今叫王母观山的最高峰。

  她见牛郎织女即将相聚在一起,赶忙从头上拔出金簪将天上的天河划到人间。牛郎和织女之间,河水不断变宽,一浪比一浪高,可怜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泪水涟涟。后来织女被带回天上,牛郎因相思而死。为纪念牛郎织女,当地人从此称这条河为天河,将天河东西两岸的村庄改名为织女庄、牛郎庄。

  又因为王母娘娘拔出的金簪子上带有头油,划河时将头油带进了天河里,河水里不时有油花流出,所以这条天河就叫做七油河。现在两村之间的天河仍在汩汩流淌,河水清澈见底,默默诉说着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

  牛庄女庄

  名气很大

  在白加利的记忆里,小时侯牛庄的村东,还有一片名为“牛郎坟”的坟地,在这块地里,有三棵粗大的榆树,其中最大的一棵,四、五个人都抱不住。“后来榆树中间都空了,四个人坐在里面打扑克,都没有问题。”

  在牛庄村,至今还有一口水井。传说就是当年牛郎喂牛的水井。水井上的辘轳,早已残缺破旧,从井台上光滑的石板来看,这口水井的历史可谓久远。在水井北侧,有几间废弃的土坯房。白加利说,这里,就是当年牛郎家的位置。

  牛庄和女庄,两个村庄都不大,现在的牛庄有300多户,1000多口人。女庄的人口还要少一些,有200多户。但在灵寿,甚至更远的地方,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两个村庄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而牛庄、女庄的百姓,也以自己的村庄有着如此动人的故事而自豪。

  白加利说,抗日战争时期,牛庄有村民被日军抓走,拉到东北下煤窑。劳工们休息的时候,就相互攀谈各自的家乡,当得知牛庄的这位乡亲来自河北灵寿时,有人就问道:我小的时候就听说你们那里有个牛郎庄,牛郎庄的东面有一条天河。天河里面都是珍珠、玛瑙。牛庄的这位乡亲感到非常惊讶,没想到牛郎庄的知名度有这么高。而且这里的确也有一条天河,不过河里没有珍珠和玛瑙,河里面除了石头还是石头。


  织女山上,传说遍地。

  织女山上

  传说遍地

  从牛庄、女庄中间的天河,顺河而上,有一个村庄,名叫七油沟,也叫七女沟村。再往里,就是紧挨着王母观山的织女山了。在织女山上,有一池阔约数丈,水明如镜,清澈见底,人称“织女池”,又称瑶池。据说是七仙女下凡洗澡之处。

  让人惊奇的是在“织女池”旁,一块巨大的天然石巍然而立,石面光滑如缎,此石生着一对“眼睛”,炯炯有神,像一位老者注视着一切,有一股说不出的威严,因此得名“天眼石”。相传,这块石头乃是天神所化,专职负责七仙女洗浴时的安全问题。机缘巧合,这位神仙偏偏在牛郎出现的那一刻打了一个盹。当他醒来的时候,牛郎与七仙女早已情投意合。王母娘娘闻讯后大怒,罚他守在池旁,终日不能闭眼。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天眼石”。在“织女池”上边有块平地,传说是牛郎织女庙的旧址。

  除此之外,织女山附近有很多地形、地貌、地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在天河的上游西岸有座山峰叫牛郎峰,与其对应的叫织女崖。传说这是当年牛郎织女被隔开的地方。这里可以看到七个分支小山谷,这七个山谷,坡度、弯度、长度及形状都基本相同,而且都趋向王母山主峰,所以人们都叫它们“七女沟”。有首民谣说“七女沟,七女沟,一个仙女一道沟。七女门前都走过,然后才到王母楼”。

  灵寿“七夕”节

  入选省级“非遗”

  传说,牛郎、织女隔在天河两岸后,他们就年复一年站在河边,哭着唤着,想着盼着。不灭的真情感动了鹊仙,鹊仙召来天下喜鹊,它们每年七月七汇集到织女山的天河上空,翅牵着翅,口衔着尾,用躯体搭起鹊桥让牛郎织女通过,使二人得到一年一度的相会。也就是今天的“七夕”节。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是爱情节。每到这天会有各方情侣带着美好的心愿来到织女山约会。他们许愿、祈求,他们海誓山盟,希望能和心上人相守相伴,百年和好。“七夕”节这天人们为了给自己祈求美满生活都要剪喜鹊,而且剪得越多越好,越吉祥。

  在“七夕”节这一天,牛庄、女庄附近的村民,都有吃面条的习俗。老辈人传下来说:七月七的面,吃了情不断。面条吃七根,亲人心连心。而且吃前要扔到外边两根,说是喂给喜鹊搭桥的。除了吃面条还要蒸面食,面食里主要是面牛,说神牛是牛郎织女的媒人,还能救苦救难,吃了会爱情永固。“七夕”晚上,人们会聚集在葡萄架、丝瓜架或黄瓜架底下,悄不言声的听着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喜悦和对爱情的表述,全家人还摆上瓜果,遥对着天空跪拜双星祭祀牛郎织女。

  近几年来,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灵寿县委、政府对“七夕”节这一传统节日非常重视,相关部门也多次到织女山考查、调研,广泛宣传这一传统节日,并在织女山举行了一系列的“七夕”纪念活动,对牛郎织女这个美丽传说和民俗节日进行广泛的保护挖掘和弘扬。

  对于牛庄、女庄周围牛郎织女的各种传说故事,民俗专家袁学骏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需要大力弘扬。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呼吁下,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奔走下,目前织女山“七夕”节,已被列为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织女山石材

  雕出詹天佑像

  在织女山中,有一道红石沟。詹天佑雕像的石材,就选用的这条沟里的石头。

  詹天佑,1861年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一个农民家庭,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回国后在福建船政学堂任职,中法战争中他参加马尾海战,非常勇敢。20世纪初致力于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被称为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专家。1905年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并著有《京张铁路工程记略》一书。

  人们为了永久纪念他,决定把他的像雕刻在京张铁路的青龙桥附近。但选择什么样的石料,让雕刻师们犯了难。经过一年多考查,专家决定选用这个沟中的石头,于是就把沟中几块上百立方米的石头开凿运走,在曲阳雕刻成像,然后运到了立像地点。


相关阅读:

烟台七夕节"一床难求" 开房者多为20岁情侣

遭冷遇 七夕节短途浪漫游乏人问津

爱Ta 就给Ta一次难忘的七夕旅行吧


点击搜索与:七夕节 七夕情人节 中国情人节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