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青铜文化:》铸造遗址(组图)-青铜的铸造

铸造遗址(组图)-青铜的铸造


铸造遗址(组图)青铜的历史 青铜青铜的铸造

伯矩鬲,炊酒器具。西周,北京市房山县琉璃河出土,首都博物馆藏。

伯矩鬲,炊酒器具。西周,北京市房山县琉璃河出土,首都博物馆藏。

各个历史时期的铸造遗物、遗址,在各地都有大量发现。

仰韶文化时期,已出现黄铜制品,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刀,系青铜铸造而非打制,它是用单范制成,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铸件。

龙山时代,铸造的工具渐多,也是使用单面范。随后的陶寺遗址出土了铜铃,采用合范法铸成,铸造工艺有了新的发展。

夏代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有铸造作坊,出土了陶范、坩埚、炉壁、铜渣、木炭及很多青铜礼器。这些礼器须用复合范才能铸成,说明此时的铸造工艺已趋成熟。同时,二里头采用陶范铸造。同时期的山西夏县及甘肃四坝文化则出土了一些石范,多为工具的铸型。

商代,铸造作坊遗址甚多,且规模远胜前期,同时在工艺方面出现了浑铸法和分铸法。早商文化遗址郑州商城有两处铸造作坊遗址,一是南关外,约8000平方米,上层有铸造工场10处,有多种陶范、铜渣、熔炉,还有一处是紫荆山遗址,分布有露天铸造场地,陶范铸型有工具、刀、车轴头及花纹。

双兽三轮盘,春秋,江苏省武进县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双兽三轮盘,春秋,江苏省武进县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晚商铸造遗址以安阳殷墟为代表,其中花圃北地铸铜遗址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发现有火烧的痕迹,有的地方甚至烧成了蓝色或暗蓝色,一些被烧成红色的草泥土柱下,残留有数个方向的灰色发亮的流道,估计是铜液的流道。另外还发现有烘烤陶范的地方。

西周时期的王朝都邑大多发现有铸器遗址遗物,如洛阳北窑铸铜遗址,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熔炉有大、中、小型,以中型炉最多,炉壁下缘残留有鼓风口,可能已使用鼓风设备来提高炉温,据检测,熔铜炉温为1200-1250°。陶范的器形多,包括了容器、兵器和车马器,制范的料分两种,一是面料,一是背料。面料比较细,坚硬,使青铜器的表面更为平整光滑,并可以做出多层次的精细纹饰,背料比较松软,夹有砂粒、稻壳、草等。陶范上的纹饰主要为浮雕式,系用小刀在模上雕刻再翻制于范上。

西周已开始使用泥质或铜质的芯撑技术,可以保证铸型更规整稳定,能够铸造出器壁很薄的青铜器。西周中晚期已能使用模、范翻制技术,同一范、模,可制造多件器物,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各个时期的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成分比例不大一样,殷商时期的殷墟青铜器,一般是铜锡合金为主,而西周时期的宝鸡 国墓青铜器以铜锡铅合金为主。合金成分的配比不同导致青铜性状不同,这在《考工记》中有归纳,总结出了著名的“六齐”理论,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关于青铜合金配比工艺的总结。所谓“六齐”,就是青铜合金的六种配制比例,如:“六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点击搜索与:青铜的历史 青铜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