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丝绸文化:》明清丝绸技术的改进-明清丝绸

明清丝绸技术的改进-明清丝绸


明清丝绸技术的改进明清 明清丝绸 丝绸明清丝绸

明清的制丝机具和技术都有很大改进,明代已普遍使用足踏缫丝车,车上各种零件也有改进,既节约燃料又提高了工效。明清缫丝都很注意制丝用水,总的要求是水“清”,总结出“山水不如河水,止水不如流水,勿用井水”等宝贵经验;并认识到“丝以匀为佳”,在操作时注意保证丝的匀度。

明代织机已相当完善,织机种类也较多,如罗机子用于织纱罗,小机织绢,紬,帛等,花楼提花机则织造提花织物,这种提花机运用桃花结本的方法进行提花,可以织出多种绚丽多彩的丝织物。明代的提花机在《天工开物》(北宋宋应星所著的一部著名的科学技术文献)中有详细图文记载,同一花机上,不仅可以织提花织物,在织机上加上综框还可织素罗和小花纹织物,而不用提花楼提花。

在印染方面,明代大有进步。当时已采用生化技术,用猪胰酶精练生丝,再加以磨刮整理,以增加丝帛的光泽度。染技上除了原有的蜡染,绞染等,创造出了“拔染”法,当时要大量印染深底白花的织物,为了提高产量,就开始利用化学药品褪色的办法,即先染出深底,再褪色成白色花纹。

清代后期为了提高土丝的质量,南浔和震泽一带把土丝摇成“干经”,即将收购来的土丝按丝的粗细,色泽,均匀等分成各种等级,称量分发农民“做经”,加以复摇整理,以取得更高的价格。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为利用廉价劳动力,开始在中国开办机器缫丝厂,主要集中在上海,如英国怡和洋行办纺丝局,开设于1861年,有机器100台,是较早的外国丝厂。到1894年,先后有美,德,法等国在上海,烟台开设丝厂。由于土丝不如厂丝,一些民族资本家也开始开设机器缫丝厂。1872年,广东南海县人陈启源从海外经商回国,在简村堡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机器丝厂——继昌隆丝厂,有女工六七百人。到1902年,广东已有丝厂68家,丝车34600台。上海、浙江、重庆、福建、天津、江苏等地先后也有民族资本开办的丝厂,促进了蚕桑生产。

点击搜索与:明清 明清丝绸 丝绸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