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丝绸文化:》春练丝帛夏秋染-丝绸起源

春练丝帛夏秋染-丝绸起源


春练丝帛夏秋染丝织物 丝绸丝绸起源

西周时分,人们对先练后染的认识已经很明确,练丝分灰练和水练两步:先用灰水浸泡绞丝七天,练去部分丝胶。再用井水浸润和日晒,再练去部分丝胶。练帛则是先用楝木灰和蚌壳灰浸渍多次后再经过七天水练,达到脱胶增白的目的。练丝时脱胶不能太过,要保留一部分丝胶,以在织造过程中避免摩擦而保护丝纤维;练帛则需充分脱胶以利于染色的匀度和牢度。

对丝织物的染色,从出土的战国实物看,工艺已经十分成熟。而染色技艺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就已经发明,不仅出土有矿物颜料,还有石质研磨工具,一些石质研磨工具上还残留有矿物颜料。满山遍野的植物更是天然染料,原始人最早将各色花草、叶搓揉成浆状物,用以浸染织物或于织物上绘制图案,后又逐步发展出用温水浸渍以提取植物染料的办法,如选用紫草叶染紫,茜草根染红,栎树皮或果染黑,槐树芽或黄桅子果实染黄等。《诗经》中同样有许多关于当时各国服饰颜色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染色的效果。如《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黑……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绿兮丝兮,女所治兮……”这段话大意是丈夫对故妻的怀念,睹衣思人,情至感伤,那艳丽的衣色为故妻所作,只能让他倍感往日生活的美好而陷入更深的怀念。

据《周礼》(古代一部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的著作)记载,春天为练丝帛季节,夏秋两季为染色季节。染料有植物和矿物两类。《诗经?七月》中也有“八月载绩,载玄载黄”,这是因为大多数植物染料在夏秋两季才能采集得到。染色工艺分套染和媒染,媒染在春秋时可能已经产生,在战国时已基本成熟。

战国时代十分注重丝绸染色和纹饰的美术效果,湖北江陵马山出土的战国丝织物色彩就十分绚丽,计有朱红、绛红、金黄、棕黄、茶褐、浅绿、深赭、茄紫等多种色彩。

当时还有画缋工艺,是先分别将各种矿物颜料和粘合剂调成糊状,再在经草染后的丝绸或丝绸服饰上画缋成各种图案。这种“草石并用”的工艺为后世印花敷彩工艺开了先河。

点击搜索与:丝织物 丝绸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