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西藏的文化艺术:》雪顿节的藏戏演出习俗-藏戏神韵

雪顿节的藏戏演出习俗-藏戏神韵


雪顿节的藏戏演出习俗西藏,藏戏,习俗,节日,雪顿节,罗布林卡藏戏神韵

雪顿节的藏戏

从宗教节日到以藏戏演出为主的艺术节

“雪顿”,原意为每年夏转秋宗教活动中举行的奶酪宴会。早在宗喀巴改革藏传佛教时,就为新创立的格鲁派(黄教)制定了严格的戒律,从藏历四月至六月要求喇嘛在室内安心念经修习,称为上期夏令安居;到六月底七月初开禁,喇嘛们得以纷纷出寺下山,接受世俗群众给他们施舍的酸奶子。这时正是牛羊膘肥体壮、出酥油奶酪最盛的季节,寺院也于此时招待僧徒们酸奶白糖米饭,举行野宴游乐,称为“亚乃嘎意”。“雪”是酸奶子,“顿”是宴会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可直译为吃酸奶子的节日。这种宗教活动沿袭到五世达赖坐床以后,已经掌握西藏最大经济实力的哲蚌寺举行奶酪宴会时,因为卓具天资、颇富才学的五世达赖,和广大僧众都比较喜欢藏戏,所以开始把民间各地著名的藏戏班子请进哲蚌寺助兴演出,后来建立噶丹颇章地方政权时,正式形成每年雪顿节期间以奶酪招待僧俗官员,并都要举行这样藏戏会演式的活动,被叫作“哲蚌雪顿”。开始有不多的几个藏戏戏班,就在哲蚌寺的噶丹颇章院子里,面对达赖喇嘛的寝楼献演藏戏,达赖喇嘛就坐在寝楼的大窗台口观戏。

到18世纪中叶七世达赖时,清乾隆皇帝见西藏封授的郡王制有弊端,下令废除,建立噶厦,即西藏地方政府,设四个噶伦,一僧三俗,为达赖协理政教事务。自此开始每年的雪顿节在新建的罗布林卡进行。届时,召集各地更多的藏戏班子来演五六天藏戏。雪顿节藏戏主演场地,也由哲蚌寺移到罗布林卡。到八世达赖时扩建罗布林卡,在内园的东大门上建起一个两层的观戏楼阁,专供雪顿节期间达赖喇嘛在此观看露天广场上的藏戏演出。后来,西藏地方政府派负责布达

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是西藏著名的园林,也是一个高规格的藏戏演出场所。

拉宫内务的孜恰勒空,专门管理这一年一度的雪顿节,来演出的藏戏团体都要登记造册。每年有哪些团体,这些团体如何排列,演什么剧目,这些剧目又表演到何种水准,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定。管理雪顿节的孜恰官员,往往是藏戏行家,由他规定每一个剧目唱、诵、白、舞、技等整个演出的格式和要求,谁若违反,谁就要受到严厉的惩处。这样逐渐形成了每年都要举行这种大型的参加雪顿节的藏戏表演。这十个藏戏班于是四大蓝面具派藏戏团体:拉萨(下同)的觉木隆,后藏仁布的江嘎尔,靠近堆地昂仁的迥巴,靠近羌地南木林的香巴;六个中等的白面具派藏戏团体:雅隆的扎西雪巴,穷结的宾顿巴、若捏嘎,尼木的塔荣、伦珠岗,堆龙的朗则娃。除此而外,在雪顿演出活动。在达赖喇嘛圆寂以后,到新一世达赖成人亲政以前,一般规定雪顿节暂停进行。

到20世纪上半叶十三世达赖时期,每年的雪顿节藏戏演出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固定有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风格的十个藏戏班子雪顿节上进行艺术表演的,另有两个小型的带有戏剧性质的表演团体:一是希荣仲孜,即曲水的希荣地方牦牛舞团体;二是工布卓巴,即工布地方的单人鼓舞,自说自唱,边击鼓边表演,表演一些情节、祝词和仪式,类似独角戏。这12个团体在自己的头人贵族、官员或寺院活佛高僧的支持下,每年都要集中到拉萨来演出,主要在罗布林卡给达赖喇嘛和噶厦官员及广大僧俗群众献艺竞技。对他们而言,这既是一种难得的殊荣,又是一种被规定务必要支的戏差。届时噶厦政府机关停止办公,放假五六天,全体僧俗官员集中在罗布林卡陪达赖喇嘛看戏。每天中午噶厦设宴招待全体官员,席间要吃酸奶子。

罗布林卡平时一年到头戒备森严,平民百姓根本不能进人,到雪顿节则破例大门洞开,农牧民群众.各阶层僧俗,包括朗生奴隶,甚至带着脚镣的散放囚犯,都可以进去看戏。贵族官员在园内都搭有比较珍贵新颖的帐篷和围幔,群众也都带有简陋的帐篷和坐垫及饮食物品。据说在十三世达赖时,要求比较严格,规定看戏的人们要穿着盛装,佩戴整齐,没戴头饰的妇女不能随便梳着两根辫子进去;穿盛夏无袖长袍“普麦”的妇女也不让进去;穿当时很时髦的皮鞋的人也不让进去;喇嘛想进去看戏须换穿俗人藏装,穿着僧衣也不让进去。

由此可见,“雪顿”——经过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确已形成为西藏一个规模浩大、剧种诸多、流派纷呈、风韵各异,又独具雪域神地特色的民族戏剧艺术节。特别可贵的是,这个古老神奇的民族戏剧艺术节,一直到今天,如同它展开活动的主角藏戏一样,仍保持着旺盛的青春活力和永不枯竭的生命力。

雪顿节的全过程

早在藏历五月底六月初,各地被指令的藏戏班子,在当地头人贵族或寺院高僧的关心扶持下,很快就做好了节目排练和服装、面具、道具等“行头”的修补制作等准备工作。六月十五日前后,他们有的骑马打驴,有的徒步跋涉,分别从几十里或几百里路以外,日夜兼程地翻山越岭、涉水膛河,赶到拉萨集合报到,并接受孜恰勒空官员孜恰的审查。

藏历六月二十九日至匕月一日举行“谐泼”,相当于今天的领导接见和开幕仪式,就是各团体朝拜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哲蚌寺,并向达赖喇嘛致意。

雪顿节

六月二十九日清晨,由扎西雪巴第一、迥巴第二,下边按江嘎尔、香巴、觉木隆、塔荣、伦珠岗、朗则娃、宾顿巴、若捏嘎、希荣仲孜、贡布卓巴排列顺序,一个个团体相继到布达拉宫左右相对的两个大门口演出“谐泼”,即表演各团体的传统开场仪式。据说开始时第一是宾顿巴,因为它是汤东杰布创建的第一个戏班,也因为它是倡导举行雪顿节的五世达赖家乡琼结的戏班子。还据说居第二的本来是觉木隆,后因它戏演得好,最受人欢迎,所以放到蓝面具班子的最后去压阵。然后十二个团体一起到布达拉宫白宫顶德阳厦大平台上去集体上演,但各演各的“谐泼”。孜恰官员或派人在此查点各团体到场人员,实际上也就是各戏班子向孜恰勒空报到。报到完毕,又到罗布林卡东大门口,也由一个个团体相继表演“谐泼”。这一规定,据说是1951年春十四世达赖亲政后新作出的。之后,戏班子悉数进人罗布林卡,在露天戏台上给端坐于观戏楼上的达赖喇嘛表演“谐泼”,实际上是觐见达赖喇嘛。为此,达赖的侍从官要给各团体的汤东杰布塑像或唐卡像献上阿细或朗翠哈达。当晚,这些团体多数返回哲蚌寺。

六月三十日,举行传统的“哲蚌雪顿”。这一天正是哲蚌寺举行浴佛节的日子。其时,要把几十丈高大的锦缎绣绘佛像大唐卡,由几百个青壮年喇嘛一字长蛇阵地抬着,宗教乐队为之伴奏着,抬到寺院西北边的陡斜的后山崖上自上而下地铺挂开,供数以千万的僧俗群众瞻仰礼拜。同时,这一天也是哲蚌寺维持政教活动正常秩序的铁棒喇嘛“格贵”每年换任的日子。十二个团体按早先在哲蚌寺举办雪顿节的传统作法,一个个相继在大唐卡像前和扎西康莎两地演一下“谐泼”,然后到噶丹颇章院子里,举行“哲蚌雪顿”正戏剧目一天的演出。后来变成到哲蚌寺内管理自己这个团体的康村(僧院),如党木隆到桑洛康村,迦巴因很晚参加雪顿节,就到哲蚌寺前的乃琼护法神庙,给喇嘛们演出一段规定献演的剧目正戏。如六个白面具的团体一般都演《诺桑王子》片断,尼木的塔荣、伦珠岗,因在50年代中期改演蓝面具派,所以他们就演《朗莎雯蚌》片断,或《文成公主》片断。觉木隆演《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三个轮流在雪顿节上演的剧目片断。江嘎尔演《诺桑王子》片断,迎巴演《顿月顿珠》片断,香巴演《文成公主》和《智美更登》两个轮换上演的剧目片断。这天中午,寺院要招待演员们吃酸奶白糖米饭。当天晚上,各团体也都住在哲蚌寺有关康村里。康村里喇嘛也要招待自己的藏戏团体。

七月一日,与六月二十九日一样,各团体相继到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规定的地方朝拜跑演一遍“谐泼”仪式。后来也有改变成由12个团体在罗布林卡露天戏台上进行联合演出,实际上就是正式的开幕仪式。

雪顿节的藏戏演出

雪顿节的藏戏演出

七月二日,孜恰勒空在罗布林卡主要为四大蓝面具藏剧团体于露天戏台上给达赖喇嘛献演作好全部准备,噶厦僧俗官员和贵族活佛等围绕露无戏台或在罗布林卡内选地搭起帐篷和围幔,摆放地毯、卡垫、食物饮料和娱乐用具等,准备看戏、玩乐和朝拜达赖喇嘛。这天开始由四大蓝面具派戏班轮流作正式献演。

七月三日至六日,规定由迥巴、江嘎尔、香巴、觉木隆这后期新派蓝面具四大团体,轮流在罗布林卡露天戏台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被规定的传统剧目整本戏,迎巴演《顿月顿珠》,江嘎尔演《诺桑王子》,香巴演《文成公主》或《智美更登》,觉木隆演《卓娃桑姆》或《苏吉尼玛》或《白玛文巴》。这几天,实际上是雪顿节藏戏演出的最中心活动。原先的露天戏台是个面积不大、也比较低的土台,后在50年代十四世达赖时将其扩建成现在的样子,面积很大,整个戏台也加高了一些,上面铺了石板。露无戏台直接靠着达赖喇嘛观戏楼阁下的大门,观戏楼阁是个两层的装饰精致的藏式金顶的建筑,达赖喇嘛和他的经师就坐在两层楼阁上的大窗台口观看演出,西藏地方政府的全体官员和其他贵族活佛等,都一字排开,坐在露天戏台的南、北两个边沿。露无戏台的东边是广大僧俗群众席地而坐看戏的地方。演出结束后,达赖喇嘛和西藏地方政府当场要给这几个团体比较丰厚的赏赐。因为党木隆藏戏在艺术上发展得最完备成熟,演得也最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获得达赖喇嘛和各阶层观众格外的赏识,所以有时就让这个团体连演两整天,加演一个传统整本戏。

七月七日,扎西雪巴是这一早期白面具派藏戏影响最大的团体,接着在罗布林卡露戏台上举行一天的演出活动仪式。演一段《诺桑王子》正戏片断,主要表演白面具派的开场仪式“甲鲁温巴”和“扎西”结束仪式,表示“扎西丹增”,即对雪顿节主要的中心活动圆满结束,进行欢庆祝福,祈赐吉祥。

七月八日至十五日,各团体纷纷去拉萨城区各处演出,叫“拉萨雪顿”。按规定,这之前在罗布林卡内的藏戏演出,女演员是不准出场的,女角也由男演员戴面具或化妆来扮演。而这一段演出,一般都是拉萨城区的各机关、寺庙、官员和贵族家请自己喜欢的团体去进行的,各团体的女演员也可以同男演员一起出场表演。在这些地方,藏戏队不仅演规定的剧目,而且还能演其他剧目。

七月十六日以后,觉木隆藏戏队可去拉萨城区以外的地方演出,外地个别团体也有被邀去城外郊区演出的,但一般都开始纷纷回到本地区去。如江嘎尔、迥巴、香巴三个团体首先回日喀则,参加扎什伦布寺的“色莫钦波”宗教艺术节,给班禅大师和堪厅僧俗官员及群众献演各自的藏戏。然后再回到各自的家乡,给头人和寺庙及群众进行汇报演出。再如扎西雪巴在罗布林卡演出结束后,还要到拉萨西郊冬嘎和贡德林寺各演出一天,然后回山南赶在开始收割前,给凯墨谿卡头人和扎西曲德寺高僧,以及家乡的僧俗群众演几天戏。

八月一日开始,色拉寺要过“色拉恰秀”节,觉木隆要去演几天藏戏,叫“色拉雪顿”。

八月十日以后,外地团体都回到本地区,到处献艺。觉木隆参加完拉萨雪顿活动后,也开始要去全藏各地作巡回演出。各地群众把每年来参加拉萨雪顿献演的团体演出,当作“吉祥之兆”,预示着一年的丰收兴旺和万事如意,所以都欢天喜地去邀请和迎接。

在拉萨举行雪顿藏戏和民间民族艺术会演活动的同时,西藏几乎是全区,特别是全藏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举凡在藏族群众集结聚居的较大城镇、乡村和寺院中,都有自己的藏戏团体,还包括那些带点戏剧性质的民间表演艺术团体,如热芭、谐钦、喇嘛嘛呢、说唱格萨尔、林芝“羌博”、宁日一带的“甲谐”等,也都格外活跃起来,拉场地、结帷幔、戴面具、擦粉脸……未曾开演,雄劲亢奋的藏戏鼓钹声,已传到十里以外。人们背着糌粑口袋、青稞酒壶和烧茶用的“汉阳锅”等,倾家、倾村、倾城地出动,扶老携幼,近的徒步翻山,远的骑马涉河,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有的还自吟自唱,边走边舞,纷纷赶来观看演出。一个大型传统剧目,可以连续观看三五个昼夜。如果这样看了还觉得不够过瘾尽兴,那么一家老小,或一村僧俗,拉起圈子,点旺篝火,以雪山、森林、峡谷或急流为天然布景,演上一段自己最喜欢的,也是最拿手的藏戏;抑或干脆就是比赛表演穿插在藏戏中的歌舞、民间艺术和特技性的节目,真是歌起舞落,恣意狂欢,通宵达巳,连续很多个日夜,沉浸在节日的欢乐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雪顿节这一传统的藏戏艺术节日在恢复的基础上更有了新的发展。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能欣赏到包括自治区藏剧团在内的各剧团的藏戏演出,还能欣赏到来自内地和当地其他艺术团体的表演。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