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相声文化:》走进相声百年展:感受相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图片

走进相声百年展:感受相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图片


走进相声百年展:感受相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相声;相声百年展;中国;常宝华;张寿辰图片

    在中国曲协等主办的“相声百年展”上,众多相声演员汇聚一堂,姜昆当起了解说员。看看吧!看看马三立的蜡像、郭全宝的大褂,读读马季的手稿、常家的手抄相声台本,这边是刘宝瑞的书,那边是侯宝林的唱片……眼睛看着,嘴没闲着,谈的也无非是相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他们说——

9月26日,颇具现代气息的大厅内,上世纪70年代故去的相声大师张寿臣仿佛复活,神态安详地坐在椅子上。姜昆对凑过头来仔细看的常宝华说:“这是我们为展览赶制的张寿臣老先生的蜡像,您是他徒弟,亲眼见过老人家的,您看像不像。”常宝华仔细看着,点了点头。

这是相声诞生百年多来,第一个有关相声百年历史的实物和图片展览。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和中华曲艺学会主办,名字很简单:“相声百年展”。展期是两个月。

有故事的物件

姜昆作为第一任解说员,站在复原的相声“撂地”时期的街头表演场景前,指着地上的“白沙洒字”笑起来,“这是我头天晚上写好了,他们拿盐洒的。”

除了栩栩如生的复原蜡像,展览更多展出的是当年的实物。包括郭全宝演出穿过的大褂、王世臣说相声用了30年的桌围子、马季的手稿、郭全宝演双簧的辫子、刘宝瑞上世纪30年代的相声书籍、常家的手抄相声台本、12张侯宝林大师的老唱片以及上世纪40年代小剧场的相声“攒底”海报等。

这些藏品有姜昆自己收藏的,也有相声大师家属送来的,还有热心观众自愿送来的。

姜昆似乎是一个喜欢捡“破烂”的人。郭全宝的大褂,穿了好多年,后来不穿,被虫子咬了,中国广播说唱团拿出来处理,标价40块。当时大家都嫌贵,没人买,姜昆跟人家讨价还价,25块钱,买了两件,一件是郭全宝的,一件是侯宝林的。

马季的手稿也是他从字纸篓里捡的。马季写完相声,觉得不好,就搓了扔了,再改再写。姜昆就“趁还没吐上痰的时候”,偷偷捡走收起来。

1983年春晚,主持人的动画造型模型,包括马季的动画造型,人家用完扔了,姜昆捡起来,“攒到现在,成了宝了。”

王世臣是姜昆30多年的邻居。王世臣病逝前半年,突然有一次眼看不行了,王家儿女慌了,跑来找姜昆,姜昆就跑前跑后地料理。这次办展览,王家后人什么都不说就把东西送来了。

有一个天津的收藏大王,送来了上世纪30年代张寿臣、侯宝林演出的“攒底”海报。相声界的人都说此物“难得一见”。

历史在实物中慢慢浮现。

 

“笑是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

姜昆作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的分党组书记、副主席,提议并挂帅举办了这次展览。除了向百姓“揭开相声神秘面纱”之外,姜昆还认为,这是给同行看的展览。

除了各种实物,主办方还专门依照时代顺序做了6块展板介绍相声的历史和发展。“相声的本质是创新。现在看这些物件,当时都是新的。相声是发展的。”姜昆希望展览能给别人这样的感觉。

姜昆在展板上放上了相声演员苏文茂深入副食店体验生活的图片,还有马季到基层演出的照片。他希望人们能看到相声“以人为本”的本质。“要以人为本,不能脱离群众,观众喜欢是最重要的,观众是衣食父母。”

“写相声、说相声的人还要有责任感。相声要有文化自觉性:我要写什么,不写什么,唱什么,不唱什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姜昆强调相声的教化作用。

常宝华告诉笔者,他的大哥常宝堃解放前说相声还被国民党逮捕过。“那时候相声是有战斗性的,我们当然要有抨击有颂扬。”“笑是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

常宝华举相声里面一段作例:甲:蛤蟆为什么声音大?乙:因为嘴大脖子粗呗。甲:那字纸篓子也嘴大脖子粗,怎么没声儿呢?“这段是让您一乐就得吗?不尽然。这是在讽刺教条主义啊。”相声里还有学走路迈左腿伸左胳膊,“这是说凡事都要遵循规律。”这是侯宝林等相声大师在相声发展过程中去粗取精,将传统相声雅化后带来的效果。

相声的今天和明天

100多年来,相声的发展从街头“撂地”,到酒肆茶社,直至舞台剧场和广播电视等阶段,其间达到过鼎盛,大师辈出。而广播电视等现代传播手段的使用,又使相声走进千家万户变成人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可到了娱乐形式多样的今天,相声似乎有点被边缘化。

关于相声界的现状,姜昆比较乐观,用“新人知努力,老人知着急”来概括。

常宝华则强调“规矩”二字。“现在都没有规矩了,还不知相声元素都是什么呢,随随便便就说相声。比如包袱,现在外行人都知道包袱了,以为包袱就是逗乐吗?它是一个有机的组成,有特定的元素和结构,最后是要体现‘必然笑声’的。”但他也认为下工夫学相声,学的这些规矩并不能成为束缚,它是一种自然的指导实践的理论,像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一样自然。

相声是否会消亡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并不能根据一时的繁荣与否来判断。相声演员常贵田说:“相声肯定会完,但要到地球灭亡那天!”,“因为那时便没有人类,就不需要欢笑了。”

相声演员常祥霖的观点与此类似。“相声肯定要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即使相声以后变得不像相声,但是它只要健康,符合观众需求,能带来欢笑,也没有关系。”

姜昆想筹办一个相声博物馆,能够将百年相声详细地再现,永久保存。但由于资金紧张,“这还是一个梦”。姜昆反复辟谣:“网上有人说我筹到了5000万,别说5000万,就是真有500万,我立刻给他磕仨头。可是人在哪儿呢?如果我们这一代再不完成这件大事,相声很可能就断档了。”

临近中午,展厅的人们渐渐散去。马三立先生的蜡像独自静立在专门制作的演出舞台前。一旁是用于表演的场面桌,旧堂木,老折扇。桌围子上“笑口常开”映衬着身后的对联:古乐府做新乐府,燕王台听越王台。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