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木偶戏文化:》徐竹初与福建北派木偶雕刻-木偶明星

徐竹初与福建北派木偶雕刻-木偶明星


徐竹初与福建北派木偶雕刻中国木偶戏 木偶木偶明星

徐年松

徐年松? 图片来源:《中国木偶艺术》

徐竹初

徐竹初

徐竹初,福建省漳州市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徐竹初是木偶雕刻世家传人,十岁开始随父学艺,四十多年来,他继承发展创作了木偶造型五百多种,被文化部授予“中华一绝”称号。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及世界许多国家巡回专展并获奖,并被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匈牙利等国家及香港等地的艺术博物馆收藏。他曾为三十多部木偶艺术电影片和电视剧设计并制作木偶,出版有《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等专著画册。戏剧大师翁偶虹题诗赞道:“傀儡登场假胜真,镂雕妙技巧通神,凭君地母天公手,展现千姿百态人”。

弘一法师为他起名

徐竹初1938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一个木偶世家,徐竹初的祖上早在明末清初就开设木偶雕刻作坊,从太高祖徐梓清的“成成是”到父亲徐年松的“天然”作坊,都是闽南赫赫有名的手工作坊。1938年,厦门被日军占领,弘一法师应漳州佛教界之请,于5月8日来漳州说法,住在东门外祈保亭佛祖庙。当时因城里常受日本飞机轰炸,徐家也临时搬到了佛祖庙隔壁的外祖父家中。徐竹初外祖父是个有学问的中医,父亲是个雕刻佛像、木偶的高手,因此,家人和弘一法师来往密切。这年9月,徐竹初出生了,请弘一法师起名,法师沉吟片刻说:“就叫竹初吧!竹之初是竹笋,初,又有头胎的意思,寓意孩子将会像新笋那样茁壮成长。今后,家族事业会像雨后春笋那样兴旺发达。”

徐竹初的木偶俗称北派木偶,其技法源自北方汉剧的风格模式。徐竹初则创造性的将原有风格结合,强调了木偶戏剧的表情化与性格化,他掌握了中国雕塑优秀传统的精髓 --- "以形写神"。因此,他在落刀之前,总要细细研究,认真揣摩刻划人物身世、身份、性格、好恶。一旦思考成熟,就有把握地下刀。他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蓝本,以对称、均衡、对比、调和的艺术法则,使用造型、线条、色彩等艺术语言,运用夸张、变形、强调、减弱、提炼、概括等艺术手段,拟容取心,为对象传神写照。

少年成名 终成大师

徐竹初十岁出头开始学习雕刻木偶,在木偶堆里成长的他迷上木偶绝非偶然。虽然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巧匠高手,但世上没有“遗传手艺”,徐竹初的本领全靠一点一滴从父亲那里刻苦学来。他经常挑灯夜战,家中的坯木被他的刻刀削灭殆尽。因为学得入迷,头发曾被灯火烤焦。技艺尚不娴熟时常常会滑刀,鲜血把一个个木偶头染成了“关公”。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徐竹初已能自己独立刻制木偶了。

到了十五、六岁时,已经在全国小有名气了。1955年,徐竹初的作品荣获“全国少年儿童科学技术和工艺作品展览”特等奖,当时获这个奖项的汉族人只有两三个,而做木偶雕刻的只有他一人。现在的徐竹初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今年5月,徐竹初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请为该院的研究员,成为福建惟一获此殊荣的民间艺人,也是全国木偶艺术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民间艺人。

历史背景

自明清以来,木偶戏已由城市渐进至乡镇,并形成了各地不同风格和流派的木偶造型艺术。如福建泉州嘉礼戏,有的只有生、旦、北(净)、杂(丑)四个行当角色形象更换演出,被称为“四美班”。有的一台嘉礼戏只有三十六形象,故称“三十六尊嘉礼当百万军兵”。泉州早年著名的木偶头雕刻艺术家,有义全后街的神像铺兼木偶雕刻的佚名工艺师们;涂门街的黄良司、黄才司及后来的黄嘉祥和北门花园街的木偶造型大师江加走。他们的木偶造型,偶头雕刻精炒,面部丰腴,具有唐代人物造像特点;粉彩细致,线条明快,形成了福建南派木偶造型。龙溪地区漳州的布袋木偶戏,于清代就已十分盛行。木偶雕刻家徐子清,在清代嘉庆十二年已十分盛行。木偶雕刻家徐子清,在清代嘉庆十二年(1807)即在漳州东门开设“成成是”木偶作坊。人称“南江(加走)北徐”的木偶雕刻大师徐年松,是北派的代表,到徐竹初这一辈已是第六代了。

 

 

点击搜索与:中国木偶戏 木偶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