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古代君子六艺:》军礼 最古老的军规礼

军礼 最古老的军规礼


    战场上,一个将军因为向敌国的君主行大礼而把他放跑,这种事您能想象吗?但是按照古代军礼,这样做是必须的。古代军礼规定着军中事务,军事训练、征兵、修建大型工程等都在它的指导下。军礼 最古老的军规军礼,军队,古代军队,征兵,训练,边界,古代战争,兵法,文化,古代文化,传统文化礼

军礼,是指军队里的操练、征伐的行为规范。《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大师之礼是天子出征讨伐时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天子亲征是一件重大的事件。出征前要举行祭天地祖先,并将祖宗的神主请出,随军出征,事前还要到太学去商讨战争的策略。得胜之后,又有凯旋、告庙、献俘、受降等礼仪。

大均之礼是指天子为了校正户口、调节赋税方面的功能所做的一系列规定。在西周时期,军队的建制有一套完整的系统。以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天子六军,大国三军,小国一军。)国家根据这种建制将军队组建起来,有事则出为兵,无事则居为民,秋收农闲之后参加操练。那个时候军人一般只有士人和平民才有资格,而且应征的士兵除了战车外,还必须自己备齐装备,普通百姓上缴供给军赋,平时不用交税。但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这一制度很快就被打破了,不仅征兵的范围扩大,赋税也成了每年定期缴纳的任务。

大田之礼是天子、诸侯定期田猎和军事演习时施行的军礼。大田之礼,即天子行猎,诸侯也要随从参加。一年四季都有田猎,但名称不一样,春天的时候叫做“蒐”,夏天称作“苗”,秋天叫做“獮”,冬天称为“狩”,其中冬狩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个时候农事都结束了。田猎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检阅战车和士兵的数量、作战能力,以及在未来战争中的协同配合能力,因此相当重要。

大役之礼是指国家大兴土木工程,诸如开河、筑城、造宫殿、建陵墓等等,都要要求根据民力来分派任务。

大封之礼,古代诸侯国与国之间的疆界都要封土植树。诸侯国之间发生疆域纠纷、士大夫之间发生封地纠纷,这时就需要出兵征讨侵略的一方,然后聚集流散的居民,再行确定双方的疆界。这些也需军队参与勘定,并有一定的章程,因此也被纳入军礼的范围内。

这里所说的军礼,都是规模比较大的活动,在乡间还有一些礼节与军礼有着密切联系,即“嘉礼”中的宾射礼。宾射礼可能是由军礼演变而来的,后来慢慢变成了乡间的娱乐活动。由此可见,我们虽然按照不同的标准将礼仪作了划分,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礼节本身就蕴涵了多重意思的。相信宾射礼在发挥敦睦亲邻的同时,无形中也培养竞技和战斗的能力,融洽人们之间的联系。

先秦时军礼的范围是很宽泛的,不仅用在治军上,同时战争中也有一套礼节。如遇到身份高的人,尤其是遇到敌军的统帅,普通士兵一定要下战车敬礼。若是敌军统帅在逃跑,追赶的人一定不能不择手段地追捕。对待敌国的君主要像对待本国的君主一样。还有不能杀头发花白的老人,不能继续打击已经受伤的人,等等。这些规矩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十分可笑。不过春秋争霸,战争频繁,这些礼节也就慢慢荡尽了。

军礼中还有一部分则转化为后来的兵学,成为后世兵学的源头。如《古司马法》。这部兵书虽然目前看来成书很复杂,但有些研究者发现,它包涵了西周军礼的内容,如军队的建制、治军的思想、军队的训练和管理等等,其中也涉及了治国的战略思想。与后世兵法如《孙子兵法》强调“兵以诈立”不同,《古司马法》讲究仁和礼。不过,即使有这样的区别,但《孙子兵法》与《古司马法》仍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孙子强调兵为诡道,但其根本还是要“以正驭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中总结的很多治军经验与军礼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是前后相承,有的则是在反思军礼的刻板中,翻腾出新的用兵智慧。与《古司马法》相比,《孙子兵法》在研究战争规律方面更加深刻成熟。所以后世人都说,《古司马法》是兵法的源头,而这个源头最初是萌芽在周礼中的。(李俊编撰?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