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京剧文化:》汉戏进京与徽汉合流-专业知识

汉戏进京与徽汉合流-专业知识


京剧 戏曲 徽汉合流 汉戏进京汉戏进京与徽汉合流专业知识

汉戏又名“楚调”、“汉调”, 主要声腔为西皮和二簧是流行於湖北汉水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汉戏在乾隆末年陆续近入北京。这时徽班声势浩大,汉戏单独成班,难与抗衡。徽戏和汉戏在进入北京之前,相互之间已有多交流影响,且两者之间也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进入北京后,大都搭入徽班合作演出。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汉戏进京的时间一般划在道光八年至十二年,即1828——1832年。先后进京的汉戏演员很多,大约有:四喜官、米应先(米喜子)、余三胜、李六、王贵、龙德云、童德善、谭志道(其子谭鑫培为著名京剧大师)等人。

徽戏虽有皮簧腔,但不很发达。汉戏進入徽班,对徽班的声腔曲调起到了丰富和改造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徽班的演唱水平。在汉戏的影响下,徽班的演出逐渐发生变化,由诸腔杂陈,变为以具有新特点的皮簧腔为主要音乐形式。在唱念上,《中原音韵》成为语言规范,并吸收一些北京字音,增进了与观众的交流,使徽班的演出具有了统一的语音标准。而在唱念的四声调值上则沿用了部分湖北地方语言的声调。

点击搜索与:京剧 戏曲 徽汉合流 汉戏进京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