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庙会文化:》庙会演出-庙会演出

庙会演出-庙会演出


庙会是与文化娱乐有关的节日活动,有各类民间艺人进行表演营生。庙会;演出;秦腔;拉洋片庙会演出庙会演出庙会演出

庙会是与文化娱乐有关的节日活动,有各类民间艺人进行表演营生。其中主要有:

秦腔戏

我国的寺庙建筑中,多有“戏楼”,也叫“戏台”。戏台前面是广场。这种设施,构成了庙会开展文艺活动的基本条件。庙会期间,由主办单位雇戏班子在此演出表现福、禄、寿、善、喜主题的剧目。非要唱秦腔不可,如果唱京剧群众就会散场。庙会高潮期间,要唱“天明戏”。台上锣鼓咚当,管弦悠扬,高昂激越的秦腔入耳动听。台下戏迷们竟彻夜不眠。

拉洋片

又叫“看西洋景”、“西洋镜”。在装有凸透镜的木箱中挂着各种画片。艺人一面拉换画片,一面说唱画片的内容。观众从透镜里可以看到放大的画片。过去交通不发达,老百姓很少外出,有些人就连县城也很少进。农民们通过西洋镜,可以看到上海大世界、苏杭风光、北京故宫和国外名胜,从而开拓了眼界。抗日战争时期,艺人们常用连环画宣传抗日。

扁担戏

木偶戏。艺人们出行时,用扁担挑着全部道具,故名。表演时,艺人把自己围在帐幕里,木偶露出帐幕顶端。表演结束后,艺人走出帐幕,向观众要钱。

相声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双簧

双簧为一种民间艺术,源于北京的一种曲艺名字,由前面的一个演员表演动作,藏在后面的一个人或说或唱,互相配合,好像前面的演员在自演自唱一样。“双簧”作为一种节目,出现于清朝末年,据说是由慈禧太后定名的。如今,双簧仍然活动在艺术舞台中,多用于相声。此外,在双簧前,演员一般需要穿上大褂等服饰,在前面的演员需要梳理一个向上的辫子。

魔术

魔术一词是外来语,我国古称“幻术”,俗称“变戏法”。

魔术依靠和运用光、声、电等物理和化学的多种科学原理,用奇特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离奇巧妙的表演形象。魔术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出现在我国汉代的“百戏”中,至唐宋年间,魔术作为一种表演技艺尤为发达。

近百年来,随着中外艺人交流日益增多,国外魔术也大量地传入我国。那时,南方的魔术艺人侧重于吸取西欧的魔术表演手法,北方则更多地借鉴了亚洲的魔术技艺,因此,出现了我国魔术的南北两大流派。所谓南派,其表演讲究道具造型的宏伟壮丽,表演优美洒脱,一般不说话;北派多重于手上技巧,除表演细腻外,还注重“使口”(说功),这成为北派魔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后来,随着南北派交流日益增多,相互取长补短,现在南北两派之分已不甚分明。

数来宝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北方各地。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打拍。常用句式为可以断开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两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换韵。最初艺人沿街说唱,都是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后进入小型游乐场所演出,说唱内容有所变化。部分艺人演唱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逐渐演变为快板书,与数来宝同时流行。

耍中幡

耍中幡是北京地区回族中喜闻乐见的传统游戏。相传中幡源自佛教法器的“幡”,为佛门八宝之一,中幡由杆伞盖旗组成,全长3丈多高,上有3面旗,中间的叫飞旗,两侧的称小旗,旗下有3把伞。中幡上一般有6个长方形的竹圈,俗称“拍子”,大小不同,音响各异,悦耳动听。

每年的北京年节庙会上,耍中幡都是“走会”的表演活动之一,通常还伴有划旱船,踩高跷,舞狮子等。寓于20几个套路中。中幡演练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名称,还有几个动作组成一个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完整套路,如“霸王举鼎”“苏秦背剑”“太公钓鱼”“封侯挂帅”“张飞骗马”等。中幡演练的特点是惊险紧张、轻松幽默、刚柔兼备。惊险的动作往往使观众目瞪口呆,幽默的表演又使人捧腹大笑。在农村,常以精彩的中幡表演喜庆丰收。

演练中幡能提高四肢活动能力。可以锻炼筋骨,增强腰部和腿部力量,培养目测力、判断力、准确性、灵活性和协调性。演练中要做到快速、稳、准,手眼配合一致。

秧歌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以热闹非凡。秧歌舞除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高跷

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这种活动在山西全省境内流行甚为普遍,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

 

点击搜索与:庙会;演出;秦腔;拉洋片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