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 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开元寺第二批

开元寺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西街。

开元寺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相传原是财主黄守恭的桑园,一日梦见一和尚要他献园建寺,黄于心不甘,乃与和尚相约,若三日内园中的桑树能开出白莲花,即愿献园为寺。三日后,桑树果吐白莲,黄只得献地,故而此寺初名“莲花寺”。此后,又相继更名为“兴教寺”和“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为“开元寺”。宋代是开元寺的鼎盛时期,有支院一百多所。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将支院并成为“大开元万寿禅寺”。元末寺院被毁,明洪武年间重建。现存的主要庙宇都是明清两代重建的。

开元寺占地约五十亩,殿宇林立、规模宏大,主要的建筑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麒麟壁、功德堂、尊胜院、水陆寺、小开元寺、檀樾祠等。

开元寺前有东西双塔,分别始建于唐和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中的瑰宝,东塔名“镇国塔”,通高48.24米,西塔是“仁寿塔”,高44.06米。双塔都是五层八角仿木楼阁式建筑,雕刻精致,雄伟壮丽,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对石塔。

大雄宝殿又称作“紫云大殿”,殿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大殿横匾书有“桑莲法界”四字。殿内有龙柱、方柱、圆柱等多种石柱支撑大殿,柱和铺间栌斗都是仰莲式的造型。佛龛内供奉有唐玄宗“御赐佛像”释迦牟尼以及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东方阿衆佛、北方成就佛等五佛。前殿石柱的柱顶斗拱间附雕有二十四尊飞天伎乐,各具姿态:持砚挥毫、曲臂吹笙、手抱琵琶,载歌载舞,从天而降,气势非凡。相传在建殿之日,有紫云飘绕覆地,故而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又因宝殿原有立柱百根(实减柱六根),故而又别称“百柱殿”。大殿前的平台束腰石上有七十二幅人面狮身浮雕,是印度婆罗门教的遗物。后殿有一对青石雕柱,柱上刻有古代印度的神话故事。

甘露戒坛位于大雄宝殿的后面,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建造,后来经历代的重修,现存坛是清初修建的,重檐八角攒尖式式,坛五级,仿宋制。坛顶的藻井结构复杂,斗拱附雕飞天乐伎,独具特色。大殿的西侧有一株古桑,传说就是唐代曾开过白莲花的那株桑树。大殿的东侧为檀樾祠,原来祭祀黄守恭,后来改为闽、台黄姓共同的祖祠。(国家文物局)

 

点击搜索与:开元寺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