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 文物保护单位:》广胜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广胜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广胜寺广胜寺第一批

    广胜寺位于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

    广胜寺创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初名俱卢舍寺,唐代改称今名。元大德七年〔1303年〕发生大地震时毁坏,后来重新修建。明、清又屡经修葺,整个建筑大部仍保持着元代的建筑风格。寺院依山傍水,古树成荫,霍泉水从山下磐石中涌出,山青水秀,风景幽雅。寺分上、下寺和水神庙三处大的建筑群。上寺在霍山巅,翠柏环抱,古塔耸峙,琉璃构件金碧辉煌。下寺在山麓,随地势起伏而建,高低错落,层叠有致。水神庙与下寺毗邻,墙垣相连,庙里供奉着明代应王,庙中的元代戏剧壁画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组成。寺院的前部是三间悬山造山门,门下有金刚二尊,左右对峙,威武雄壮。门内矗立着高大的琉璃砖塔,名飞虹塔,塔始建于东汉,后代屡经修建,现存塔是明代重建的,平面呈八角形,十三级,高达47.31米;塔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富丽堂皇,五彩缤纷;檐下有斗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十分精致,塔的底层四周设有回廊,塔内中空,有阶梯可攀至十层,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杰作。

    塔后为弥陀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主像是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西方三圣,塑像工艺精湛,是元代塑像中的精品;殿的东壁及扇面墙上绘满了三世佛及诸菩萨壁画。金皇统年间平水版大藏经4000余卷原来就藏在这里,现存北京图书馆,是研究中国印刷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大雄宝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悬山顶,殿内佛龛三间,供释迦、文殊、普贤像,佛像都是木雕的,比例适度,肌肉丰润,神态自若;殿两侧有铁铸的十八罗汉和龛背观音韦陀等像,都是清代补造的。

    毗卢殿宽五间,庑殿式,殿内两侧山墙施大爬梁,结构奇特,是元代建筑艺术富有成就的实例;殿内的神台上塑有三佛四菩萨,四周设有木雕佛龛,龛内放有铁佛三十五尊,殿的后壁绘有释迦和十二圆觉菩萨,技艺最佳。

    下寺由山门、前殿、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都是元代的建筑。 山门很高,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前后檐加出雨搭,又似重檐楼阁,构造别致。前殿五开间,悬山式,殿内只用两根柱子承托,梁架施大爬梁承,形如人字柁架,设计十分精巧。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年),面阔七间,九檩八椽,单檐悬山顶,殿内的主像是三世佛,两旁为文殊、普贤二菩萨,衣着自然,都是元代塑造的,殿内四壁原来绘满了壁画,1928年被盗卖出国,现藏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现残存于山墙上部的画面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工精美,色泽富丽。南壁有一幅“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壁画,记载了元代戏剧演出的情况,是研究中国戏剧史极其珍贵的资料。

    水神庙分前后两进院落,由山门、仪门、明应王殿及其两侧厢房窑洞组成。明应王殿面宽、进深各五间,四周围有回廊,重檐歇山顶,殿内的梁架风格平素,没有特殊之处;殿内塑有水神明应王及其侍者像十一尊,塑像的相貌、衣饰和手法都是元代的风格;殿内四壁绘满了壁画,面积总共达197平方米,内容是祈雨降雨图以及历史故事;南壁东侧的戏剧画中,所画演员行当齐全,服装、道具、乐器、幕布、化妆、布景、舞台等构图严谨,色彩纯朴浑厚,人物传神达意,反映了中国元杂剧兴盛时期的真实情况,是中国元代壁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国家文物局)

  

点击搜索与:广胜寺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