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 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榆林窟-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榆林窟榆林窟第一批

    榆林窟位于甘肃省安西县城南约70公里处。

    榆林洞窟开凿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峭壁上,东崖30窟,西崖11窟,东西相距100多米,此地原来俗称“万佛峡”。石窟大约始凿于北魏时期,以后的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都有建造。现存壁画一千多平方米,有彩塑一百多身。

    洞窟的形制有中心柱窟、平面为方形或长方形的覆斗顶窟和平面为椭圆形、顶为穹窿顶的大佛窟。由于窟门外大都有一字形的甬道,长达15米,风沙不易侵入,这就减轻了洞窟的损坏程度。这些洞窟与敦煌莫高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丝绸之路”上的“姊妹窟”。

    石窟的壁画包括佛、菩萨像和佛教故事画、花卉禽兽、装饰图案、供养人、士庶人物等,其中以第25窟最为精美和珍贵,主室内的弥勒变和西方净土变,构图完整,场面宏伟。高大的骑狮文殊、乘象普贤和南北天王像,形象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线描纯熟流畅,色彩鲜丽如新。第6窟的大佛殿有释迦牟尼像,高近20米,全身金色,光艳照人。西夏时期开凿的第29窟,男女供养人行列均穿着西夏的衣冠服饰,人物旁边的榜题也用西夏文。五代、宋初、西夏和元代的壁画,除了承袭前代的题材,又增加了水月观音和密宗曼陀罗等内容,为前代所少见,艺术风格也迥然不同。

    在西夏洞窟中唐僧取经的故事里,孙悟空已成为猴像而在绘画中出现,可能是其最早的艺术形象,比《西游记》还要早300余年。(国家文物局)

 

点击搜索与:榆林窟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