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祭敖包-内蒙古非遗习俗民俗类

祭敖包-内蒙古非遗习俗民俗类


祭敖包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内蒙古

时间:2006年  

类别:民俗

地区:内蒙古  

编号:Ⅹ—40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传统的习俗,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脑包”、“鄂博”,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形,高低不等。

古代敖包的建立和祭祀比较简单,由祭师宣布,选择某一座山或丘陵作为敖包的所在地。人们在这个地方用土或石头建成堆子,举行若干仪式后就建成了敖包。以后附近的居民每年都要到这里祭拜,祈祷人畜兴旺。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聚集区后,祭敖包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牧民对敖包的参拜祭典始终不变。

祭敖包的仪式通常在每年农历五月至七月间举行。有的一个旗、一个苏木独祭,也有几个苏木、几个旗联合祭祀的。祭敖包从日出之前开始,仪式隆重、严肃。所有参加者都要围绕敖包沿顺时针方向转三圈,边转边向敖包滴洒鲜奶和酒,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将带来的石头添加在敖包上,并用柳条、哈达、彩旗等将敖包装饰一新。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便要举行“那达慕”活动,牧民们无拘无束,自由欢乐地参加摔跤、赛马、射箭等传统体育活动,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并聚在一起举杯畅饮。

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缩影,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和礼仪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创造力。祭敖包作为一种文化空间,包含了许多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对研究游牧文化、蒙古民族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发掘、抢救、保护祭敖包,对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点击搜索与: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