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书画乐艺术类人物:》渐江-释名弘仁-俗姓江--明末清初新安派画家、武夷山僧人

渐江-释名弘仁-俗姓江--明末清初新安派画家、武夷山僧人


渐江(弘仁法师)(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韬、舫,字六奇、鸥盟,出家为僧后释名弘仁,自号渐江学人、渐江僧,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少年孤贫、性癖、自小就喜欢文学,绘画一生从不间断。

  <a href=http://www.9m4.cn/renwu/yishu/24735.html sty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size:14px;color:#0000FF; target=_blank>渐江</a> 弘仁法师渐江(弘仁法师)(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韬、舫,字六奇、鸥盟,出家为僧后释名弘仁,自号渐江学人、渐江僧,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少年孤贫、性癖、自小就喜欢文学,绘画一生从不间断。

明亡后入武夷山为僧,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善画山水,早年从学于孙无修,中年师萧云从。其画取法元代倪瓒、黄公望,构图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他重视师法自然,善画黄山、武夷山诸景,传达山川之美,意境伟峻秀逸,“得黄山之真性情”,与石涛、梅清同成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在安徽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家”,形成“新安派”。同时,与石涛、八大、髡残合称“清初四僧”。

他是明末秀才,明亡后,有志抗清,离歙赴闽,入武夷山为僧,师从古航禅师。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经常往来于黄山、北岳之间。在四画僧中,渐江要算是一个出家后与尘缘脱离得最彻底的了。

他不像八大山人那样,出家后仍然悲愤难抑到几近精神失常的地步;也不像石涛那样身为世外人却热衷于官场社会的交往联络。

他出家后,每日挂瓢曳杖,芒鞋羁旅,或长日静坐空潭,或月夜孤啸危岫,俨然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丝毫世不相关”的世外高人,但内心深处仍有着遗民的故国之思,其诗句“偶将笔墨落人间,绮丽亭台乱后删,花草吴宫皆不问,独余残沉写钟山”,就透露出这种信息。

  弘仁兼工诗书,爱写梅竹,但一生主要以山水名重于时,属“黄山派”,又是“新安画派”的领袖。弘仁在艺术上的可贵处在于:既尊传统,又主创新,所谓师法自然,独辟蹊径,是他艺术思想的核心。

曾有诗云:“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说明他不甘囿于先人藩篱,勇于常变。

弘仁早年从学孙无修,中年师从萧云从,从宋元各家入手,后来师法“元代四家”,尤崇倪瓒画法,云林长期生活在太湖,习见平远山水,因此多画小山竹树,疏村远岫,表现一种天真疏淡的意境,真实表达了太湖一带风景的特色,具有高度艺术性,对渐江启发很大。

渐江作品如《清溪雨霁》、《秋林图》、《古槎短荻图》等,取景清新,构图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都有云林遗意。在题画诗中,也充分表露了他对倪瓒的崇拜,如:“迂翁笔墨予家宝,岁岁焚香供作师”。

他对倪氏的创作方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传说云林子,恐不尽疏淡。於此悟文心,简繁求一善。”但他不同于“四王”一味摹古,墨守成规,法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中又有所革新。

出家为僧后,云游四方,十余年中足迹遍大江南北,长期居于黄山、武夷山之间,习见层峦陡壑,老树虬松,并加以概括和提炼,表现了一种伟峻沉厚的意境。

从摹仿、借鉴转变为直师造化,师法自然,一举破了倪瓒远山平水、缓坡疏林的规范,少荒凉寂寞之境,而多清新之意。形成了“笔如钢条,墨如烟海”的气概和“境界宽阔,笔墨凝重”的独特风格,真实地传达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

渐江的山水给人最突出的感受乃是“冷”、“静”和“远”。笔触瘦削、纯静、精细、幽深,峻远,在去除一切拖泥带水,纯化到加折线般的线条中,透露出一股寒光冷韵,凛凛逼人,肺腑心胸为之一涤的气氛。有人以为渐江作品中的远、静、冷出於他的画笔而源於他的精神。

他远离官场和尘俗世人,乃是他“远”的根源;他不降清求仕,不赶取功名利禄,静静地隐於禅,这是他“静”的根源;生活在异族统治的环境中,恢复既无希望,他的心冷了,这是他“冷”的根源。

  弘仁以画黄山著名,他作的黄山诸景都不受倪瓒画法约束,而深得写生传神之妙,富有生活气息,其《黄山真景册》五十幅,其构图皆出于黄山真情实景,幅幅不同,深得传神和写生之妙,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正如他自己所云:“坐破茅衣第九重,梦中三十六芙蓉,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山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人称“得黄山之真性情”,与石涛、梅清成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查士标在题弘仁山水画云:“渐公画入武夷而一变,归黄山而一奇。”

  弘仁除精山水,还兼写梅花和双钩竹,又工诗,善书法,有诗书画 “三绝”之誉。书法学颜真卿楷书,倪云林的行书,还会隶书和篆书。诗多为五、七言绝句,常题画上,死后友人收辑成《画偈》。  

  在我国近代画坛上,弘仁的地位很高,影响深远。他是新安画派的开创大师,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为“海阳四家”,画史上称他与髡残、石涛、朱耷为“画坛“四僧”。

请初文坛领袖王士祯说:“新安画家,宗尚倪、黄,以僧渐江开其先路”;程邃说:“吾乡画学正脉,以文心开辟,渐江称独步”;石涛说:“笔墨高秀,自云林之後罕传,渐公得之一变。”
贺天健指出:“渐江和尚的画,是新安派中最为佼佼者。他笔如钢条,墨台海色,每每纵横交织地表现石的姿态和体积。但觉静穆、严在、朴实、恬洁,规行矩步,一点也不放失。”以弘仁为领袖的“新安画派”,能在当时的娄东、虞山、金陵等画派之外而独树一帜,蔚成宗派,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弘仁流传作品较多,仅上海博物馆就存有17幅,其中《黄山松石图》构思新奇,伟俊有致,不落陈规。用独有的横解索皴法,表现朱砂峰层峦陡壁,老树虬松的独特景色;故宫博物院藏有《西岩松雪图轴》,黄山真景册《黄山天都峰图》轴。《西岩松雪图轴》笔法尖峭简洁,意境伟峻秀逸,反映了渐江山水独特风貌。《黄山天都峰图》山势雄峻,松姿奇古概括地表现了黄山松、奇石特征。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的《竹石幽居图》,其山石画法出自“折带皴”但用笔更加灵活多变,略有生活气息,表现出自家的风格。其诗作后人辑成《画偈集》148首。

  黄山天都峰图 纸本、水墨,纵307.5厘米,横99.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是《黄山真景册》之一。《黄山真景册》共五十幅,构图皆出于黄山真情实景,幅幅不同,深得传神和写生之妙,《黄山天都峰》图是其中最为出色的构图之一,“黄山派”代表之作。天都峰为黄山最为险峻一座山峰,此图以简括凝炼的造型,刚健峭拔的线条,写出其伟岸的英姿。渐江用方折直线条,勾出无数大大小小的几何体,组成了天都峰奇绝险峻之势,此为天都峰之实景。这一画法是他从写生中得来,是他的独创,近处几株古松和山石中一些小松则为画面增加了生趣。全图用笔稳定,一丝不苟;构图谨严精细、持重沉着。画面朴素、简洁,几乎没有皱擦和墨的变化,具有强烈的装饰趣味。山石仅以少许墨染,惜墨如金,染迹无痕。画风淡远萧疏,深得传神和写生之妙,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渐江《黄山天都峰》

  西岩松雪图 纸本、设色,纵192.2厘米,横104.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作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画家时年52岁。画中大山兀立,山石如刀削般险峻而清朗,岩石上的偃松则冷竣静寂,整幅作品,布局精密,结构严谨,而无板滞之感,得风神懒散、气韵荒寒的奇致。山石尚简,用干笔淡墨勾勒,线条爽利,转折处或圆转或露棱角,少皴擦而有山石方硬的形体。画面以局部特写山峰雄伟之势,以勾勒为主,画雪景“借地为白”,略加渲染,山石阳面留白,阴面着墨,树木墨色较浓。构图繁密,笔法清健,意境高古。画面着意刻画了象征高尚、纯洁的松树和白雪,形象简洁,是作者精神高度净化后的影迹,给人以伟峻、静穆、圣洁、一尘不染的美感。

  构成这幅作品的主要元素是线条,浅淡的皴擦只是为了丰富画面的明暗与质感。所有的线条无论长短都是那么的坚韧挺拔、刚劲凝重,即使是纤细如发出没有一丝一毫的柔媚。黄宾虹先生在《渐江大师事迹佚闻》中说:“歌泣声沉,寄之于画,偶然挥洒,无非写其心史。”看这画中的山岩,像是铮铮铁骨的伟丈夫,傲立于天地之间,昂首挺胸,凛然不可侵犯,作品营造出的那种高洁旷达之意境,正是作者心境的写照。

  弘仁的绘画在注重整体效果的同时,对局部的刻画也有条不紊、细腻妥帖。在这件作品中,许多点缀在崖石之间的树木,虽散散落落,但丝毫不显凌乱,反而为画面增添了勃勃生机。雪的清空与树的简疏使作品的虚实对比更加强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表现出山川景物的浑厚与生动,可见作者在细节安排与处理上的确是独具匠心的。另外,几行款识写在右侧的石崖上,也是作者有意所为。这样不仅避免了画面中心部位过于沉重而影响作品的整体平衡,同时又保证了画面虚处的衬托效果。

渐江《西岩松雪图》

点击搜索与:渐江 弘仁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