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文史文化人物:》顾颉刚-历史学家;古史辨派代表人物

顾颉刚-历史学家;古史辨派代表人物


本文介绍顾颉刚字号: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小名双庆生卒:公历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时代:近现代籍贯:江苏苏州简评:历史学家;古史辨派代表人物;生平简介1893年农历3月23日(阳历5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书香世家,据顾颉刚先生自述:我出生时祖父为我算命,命里缺土缺金,我的排行是“诵”字,因此起名为诵坤,取字铭坚……
顾颉刚

顾颉刚

字号: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小名双庆
生卒:公历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
时代:近现代
籍贯:江苏苏州
简评:历史学家;古史辨派代表人物


生平简介

  1893年农历3月23日(阳历5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书香世家,据顾颉刚先生自述:

  我出生时祖父为我算命,命里缺土缺金,我的排行是“诵”字,因此起名为诵坤,取字铭坚。稍长,我的父亲取名字相反的古义,又起了一个号叫颉刚。(选自《我在北大》)

  先生2岁识字,6岁始入私塾,8岁读毕四书。14岁时清廷废科举,遂考入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校接受新式教育,两年后考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常到玄妙观旧书肆阅读,21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课余听章太炎讲学,始知今、古文经学的分岐。

  先生嗜观京剧,在自请休学的半年中,几乎每日看戏,由此认识到中国戏剧故事的变迁。秋后改入预科一部,听马裕藻国文课、沈兼士文字学课,并从夏曾佑《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得知上古有“神话时代”和“传疑时代”。1915年因病返苏休养,始读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号》,受其“上古事茫昧无稽”的观念影响,同时对今、古史家的长短有了自己的判断。在此基础上,1916年先生作《清代著述考》,成稿20册,同年夏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

  之后蔡元培任校长,聘陈独秀、胡适任教,胡适讲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抛开三皇五帝,直接从周代讲起,在学生中产生极大震动,1918年,北大教授征集歌谣陆续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其时先生正在家养病,读后耳目一新,亦在家乡搜集民间歌谣,并对连带得到的风俗材料加以关注。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在毕业留任北大图书馆编目员期间,受到胡适研究方法的启发,认识到故事的来历和演变有许多层次,研究古史也可借用研究故事的方法。又经胡适、钱玄同等人影响,产生编集辨伪材料的兴趣,很快深入到古书、古史的研究中,自此开始考辨古史。次年,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论点,在史学界引起争论,后编入《古史辨》(八册),收录自己和他人研讨争辨文章。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宣传团结抗日。1934年与谭其骧创办历史地理学专业刊物《禹贡》(半月刊),次年年成立禹贡学会。1935年,由于当时民族危机深重,逐渐侧重边疆地理研究,并于1936年创立边疆研究会,同时宣传抗日。抗战期间,转入内地。1939年顾颉刚发表《中华民族是一个》,开启了输血论的先河,提出“汉人是许多民族混合起来的,他不是一个民族”。

  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吴歌甲集》等。

  文革开始后不久,被定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遭受批斗,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恢复工作,主持“二十四史”标点工作,然由于身体欠佳,实际由白寿彝负责,唐长孺、翁独健、陈述等各史专家分工合作完成。1979年末病势渐沉,次年12月25日,因脑溢血于北京逝世。

  师承关系

  师从:胡适先生。

  师兄弟:

  罗尔纲(主治太平天国史、晚清史);
  傅斯年(主治先秦史、语言学、考据学);
  周汝昌(主治红学);
  唐德刚(主治晚清史、近代史);
  吴晗(主治明史);
  季羡林(主治印度学、梵文、佛学)。

  主要弟子:

  谭其骧 (复旦大学 专攻历史地理学);
  童书业 (山东大学 专攻金石考古、先秦史;主编《古史辩》第七册);
  杨向奎 (山东大学 专攻国学、红学、中国哲学等)。

点击搜索与:顾颉刚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