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将相百官政治人物:》苏涣-北宋太中大夫、苏轼伯父

苏涣-北宋太中大夫、苏轼伯父


苏涣(1000-1062)初字公群,后改字文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兄、苏轼伯父。公元1024年(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为宝鸡主簿,以能选开宝监,调凤州司法。为永康军录事参军,擢开封府士曹参军。

苏涣简介

苏涣(1000-1062)初字公群,后改字文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兄、苏轼伯父。公元1024年(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为宝鸡主簿,以能选开宝监,调凤州司法。为永康军录事参军,擢开封府士曹参军。

通判阆州,历知祥符、衡州。公元1055年(宋仁宗至和二年),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元1062年(嘉祐七年)卒,年六十二,后累赠太中大夫。善为诗,有诗千馀篇,题曰《南麾退翁》;又有杂文、书启、章奏若干卷;并有《苏氏怀章记》一卷,记平生所历仕宦,今俱失传。

《全宋诗》卷二三一录其诗一首。事迹见苏辙《伯父墓表》(《栾城集》卷二五)。

苏涣与父亲苏序(973—1047)、胞弟苏洵(1009—1066)、侄子苏轼(1037—1101)、苏辙(1039—1112)共称“眉山五苏”。

苏涣妻子杨氏(?—1063),累封王城、同安县君,1063年六月卒。

苏涣生平事迹: 苏辙《伯父墓表》中有关于苏涣生平的详细记载,全文如下: “苏氏自唐始家于眉,阅五季皆不出仕。盖非独苏氏也,凡眉之士大夫,修身于家,为政于乡,皆莫肯仕者。天禧中,孙君堪始以进士举,未显而亡,士犹安其故,莫利进取。公于是时独勤奋问学,既冠,中进士乙科。及其为吏,能据法以左右民,所至号称循良。

一乡之人欣而慕之,学者自是相继辈出。至于今,仕者常数十百人,处者常千数百人,皆以公为称首。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曾大父讳祜,妣李氏。大父讳杲,妣宋氏。考讳序,以公登朝,授大理评事,累赠尚书职方员外郎。

妣史氏,追封仙游、蓬莱县太君。公少颖悟,职方君自总以家事,使公得笃志于学,其勤至手书司马氏《史记》、班氏《汉书》。公虽少年,而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文词与之相上下。天圣元年,始就乡试,通判州事蒋公堂就阅所为文,叹其工,曰:“子第一人矣。”

公曰:“有父兄在,杨异、宋辅与吾游,不愿先之。”蒋公益以此贤公曰:“以子为第三人,以成子美名。”

明年登科,乡人皆喜之,迓者百里不绝。为凤翔宝鸡主簿,以能选开宝监,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罢为永康录事参军,岁饥,掌发廪粟,民称其均。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以荐知鄢陵。始至,散蚕盐,吏不敢为奸,遂得其民。岁大荒,贼盗蜂起剽略,父老惊怖,相率请公自救,公慰谕遣之,而阴督吏士,数日尽获。有兄杀弟而取其衣者,弟偶不死,与父皆诉之。

捕得,公闵其穷而为奸,问之曰:“汝杀而弟,知其不死而舍之者何?”兄喻公意,曰:“弟死复生,适有见者,不敢再也。”

由此得不死,父子皆感泣。及公去,负任从之数千里。通判阆州,州苦衙前法坏,争者日至。公为立规约,讼遂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职方君自眉视公治,喜其能,留数月而归。

会金、洋兵乱,阆人汹惧。时方阙守,公领州事,阴为之备,而时率寮吏,登城纵酒,民遂以安。乱兵适亦败散,不及境。还朝,监裁造务。未几,而职方君没,葬逾月,芝生于墓木,乡人异焉。服除,选知祥符。祥符多富贵家,公均其繇赋而平其争讼,民便安之。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曰:“此非吾意。谁为祥符令者?”

绚以公对,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公尝出,见一妇人敝衣负米,顾曰:“此苏士曹也。”

公怪,使人问之,曰:“嘻!我廖户曹女,流落为人婢。”因泣下,公恻然,访其主,以钱赎之,迎置县空屋中,择妇人谨厚者视之。廖君昔与公同为府中掾,公帅寮旧嫁之。罢知衡州,耒阳民为盗所杀,而盗不获。尉执一人指为盗,公察而疑之,问尉所从得,曰:“弓手见血衣草中,呼其侪视之,得其居人以献。”公曰:“弓手见血衣,当自取之以为功,尚何待他人,必此为奸。”

讯之而伏。他日果得真盗,衡人以公为神。还知涟水军,未行,会枢密副使孙公抃荐公,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尝行部至阆中,民观者如堵墙,其童子皆相率环公,挥之不去。公谓之曰:“吾去此二十年矣,尔何自识予?”皆对曰:“闻父祖道公为政,家有公像,祝公复来,故尔。”公笑曰:“何至是。”

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嘉祐七年八月乙亥,无疾暴卒。吏民哭者皆失声,阆人闻之,罢市,相率为佛事市中以报。享年六十有二,官都郎中,阶朝奉郎,勋上轻车都尉。后以二子登朝,累赠太中大夫。夫人杨氏,累封王城、同安县君,公没之明年六月庚辰卒。治平二年二月戊申,合葬于眉山永寿乡高迁里。

生子三人:不欺,太子中舍,监成都粮料;不疑,承议郎,通判嘉州,公既没,相继而亡;季曰不危,家居不求禄仕。女四人:长适进士杨荐,次适进士王东美,次适遂州节度推官任更,季适宣德郎柳子文。孙男十二人:千乘、千运、千之、千能、千里、千秋、千经、千杰、千寻、千亿、时、晖。女子十人。曾孙男女十二人。

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好读书,老而不衰。平居不治产业,既没,无以葬。善为诗,得千余篇,题其编曰《南麾退翁》。杂文、书启、章奏若干卷。记平生所莅岁月爵士一卷,曰《苏氏怀章记》。

其为吏,长于律令,而以仁爱为主,故所至必治,一时称为吏师。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公之从子辙曰:“先君既没,而二兄不淑,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生九年,始识公于乡。

其后见公于杞,闻公之言,记公之遗烈,仅识其一二,谨拜手稽首书于墓之碑曰:辙幼与兄轼皆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师不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涂,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非独吾尔也,凡与吾游者举然。

不然,辄为乡所摈曰:‘是何名为儒?’故当是时,学者虽寡,而不闻有过行。自吾之东,今将三十年,归视吾里,弦歌之声相闻,儒服者于他州为多,善矣。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皆再拜曰:“谨受教。”

及长,观公行事循循若无所为,动以律令为师,而见义辄发,未尝处人后。 政事审可为者,力为之不疑。郑子产有言:“政如农功,日夜思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公为政近之,故其所至必有功,其去必见思。自诸父没,后生不闻老成之言,无所师法,而流于俗。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元祐三年岁次戊辰十二月朔日癸酉,从子朝奉郎、试尚书户部侍郎、上骑都尉、赐紫金鱼袋辙表。”

苏涣的存世诗作:

《全宋诗》卷二三一存苏涣诗二首,另有残诗一句。

1、《残句》
云台胜景压苍溪,东汉遗名冠蜀西。
2、《赠刘讽》
林下人归少,君归不待年。
能令两蜀士,叹甚二疏贤。
3、《赠零陵僧》
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
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
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
忽如裴旻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
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
钩锁相连势不绝,倔强毒蛇争屈铁。
西河舞剑气凌云,孤蓬自振唯有君。
今日华堂看洒落,四座喧呼叹佳作。
回首邀余赋一章,欲令羡价齐钟张。
琅诵□句三百字,何似醉僧颠复狂。
忽然告我游南溟,言祈亚相求大名。
亚相书翰凌献之,见君绝意必深知。
南中纸价当日贵,只恐贪泉成墨池。

苏涣的轶事典故

1、谦逊礼让

苏涣(1000—1062)字公群,晚字文父,苏洵二哥。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官至凤翔宝鸡主簿,凤州司法,后通判阆州、知祥符县,后升为提点利州路刑狱(相当于省检查院院长),是一位清廉的好官。苏涣去世后,安葬于眉山县永寿乡高迁里。

著有《南麾退翁》、《苏氏怀章记》。

苏涣是苏洵的二哥,苏轼、苏辙的二伯父,也是兄弟二人的偶像之一。苏涣从小进入乡校读书,没有让父母、老师烦心过。苏涣聪慧过人,更重要的是他勤奋而专一的学习态度。他读书的秘诀之一是抄书。抄书是增强记忆的好方法。

他先后抄写了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苏轼可能就是仿效了伯父抄书的方法,也曾抄写过《汉书》三遍。今天的某些人指责这是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可取。但实际上,小孩的记忆力强,理解力差,正是扬长避短发挥其长处的最佳时机。

少年不但应抄书,还要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将来长大了,收获是非常大的,这也被历史上许多人所证实。苏涣虽然年少,但与他交游的学友都比他年长,学识都名列乡校前茅。苏涣能够同这些学友密切交往,他的学识自然也与他们不相上下。

公元1023年(天圣元年),苏涣被推举为进士,赴成都参加乡试(省会考)。当年乡试时,考生试卷还未施行糊名制。通判蒋公在堂上翻阅到苏涣的试卷,被苏涣的妙文所折服,忍不着对苏涣说,本场考试“子为第一”。

苏涣谦虚地回答说,杨异、宋辅与我为友,他俩像我的父兄,我不愿意名列在他俩之上。蒋公听后,对苏涣的谦卑礼让越发喜爱,说,好吧,假如他二人的试题做得好,就按你的要求,将你的名次列在第三,成就你的美名。

第二年,苏涣便考中礼部进士,回乡的时候,许多乡人听说,出迎一百多里。

尊敬父兄、谦虚礼让,这在当今社会也应该成为提倡的一种美德。

2、苏涣疑奸

苏涣郎中知衡州时,耒阳民为盗所杀,而盗不获。尉执一人,指为盗。涣察而疑之,问所从得,日:“弓手见血衣草中,呼其侪视之,得其人以献。”涣日:“弓手见血衣,当自取之以为功,尚何呼他人?此必为奸。”讯之而服。

他日,果得真盗。(南宋·郑克:《折狱龟鉴》卷三《辨诬》)

译文:苏涣任衡州(在今湖南衡阳)知州时,耒阳地方有个平民被强盗杀了,但凶手没有捉到。一天,一个军尉抓来一个人,说他就是凶手。苏涣仔细观察这个人,觉得可疑,就问军尉是从哪儿找到他的,军尉回答道:“弓箭手发现草堆里有件血衣,就招呼同伴去看,后来就找到了这个人,把他送来了。”苏涣说:“弓箭手发现血衣,照理说应当自己按线索去找到这个人,以便请功的,还肯叫上其他人吗?这件事必定有诈。”于是就把弓箭手找来审问,他只好承认凶手是假的了。

后来,果然抓到了真正的强盗。

点击搜索与:苏涣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