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少数民族文化 -> 民族人物:》普米族文化的执著追求者

普米族文化的执著追求者


宁蒗彝族自治县拉伯乡托甸村普米族退休教师和学明,3年前带上一家8口人,把自家的老祖房原模原样搬到位于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东巴谷旅游风景区,在这里建起“普米金窝”,借助丽江旅游业这个平台,向海内外游客展示普米族民间文化。去年,累计有48万海内外游客到..

宁蒗彝族自治县拉伯乡托甸村普米族退休教师和学明,3年前带上一家8口人,把自家的老祖房原模原样搬到位于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东巴谷旅游风景区,在这里建起“普米金窝”,借助丽江旅游业这个平台,向海内外游客展示普米族民间文化。去年,累计有48万海内外游客到“普米金窝”参观游览,仅今年8月,接待人数就超过了6万人次。

和学明的家乡托甸村是普米族聚居地之一,在全村11个自然村中,就有8个自然村居住着普米族。和学明在普米山寨37年的教学生涯中,他走遍了附近所有的普米山寨,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潜心研究普米族民间文化,并协助澳门大学教授丁思志博士创立了普米族拼音文字。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普米族文化展示的“专业户”,越来越多的人们像和学明一样寻找新载体,把普米族民间文化展示给中外游客,闯出了一条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新路子,使得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记者见到了另一位普米族民间文化执著的追求者熊贵华。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就拿起相机,深入到普米族群众中间,收集、整理民间文学。在几十年的执著追求中,熊贵华先后与他人合作完成了《普米族民间文学集成》、主编了中国云南怒江州民族文史资料《普米族》和《普米族志》,累计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从2002年开始,退休在家的熊贵华又多方筹集资金建立起“中华普米文化网”。几年过去了,“中华普米文化网”已经成为研究、探索、交流、传承、弘扬普米族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在兰坪县通甸乡德胜村,还有一位普米族汉子叫和国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位率先在普米山寨富裕起来的普米农民就自筹资金,邀请影视界人士深入普米山寨拍摄反映普米族生活的电视专题片,并在云南电视台播出。

在普米族歌谣与传说中,时常把村头的树称作“母亲树”,村边的河称作“母亲河”。2003年,由兰坪县三江艺术团创作、演出的普米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母亲河》刚刚问世,就在云南省庆祝宣传十六大新剧目展演中获奖。之后又在2004年上海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决赛中获得舞蹈诗银奖、优秀表演奖和最佳服装设计奖3个奖项。一时间,普米族民间文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先后有上海、广州、台湾等地和法国、日本、泰国等国家邀请《母亲河》去演出。

从2001年开始就任兰坪县文化局局长的白族干部蔡武森,见证了普米族民间文化的辉煌。他介绍说,2003年,由100名农民组成的普米族“龙跳舞”到北京参加第六届国际旅游文化节。普米族女歌手茸芭莘那荣获2006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同时获得2006年全国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第三名。另外,普米族聚居的兰坪县河西乡箐花村,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普米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区。普米族民间艺人和发元被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称号。

记者手记

普米族仅有3万多人口,主要居住在云南的兰坪、宁蒗、永胜、维西、香格里拉和四川的盐源、木里等地。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普米族先民与其他民族一道,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奇葩。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正是因为有了一大批对民族文化的执著追求者,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成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秀春 文/图

点击搜索与: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