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少数民族文化 -> 民族历史传说:》ZG历史上的蒙古族科学家

ZG历史上的蒙古族科学家


  ●首席记者 张弓长  几年前,我区著名学者巴拉吉尼玛、张继霞夫妇倾注多年心血编辑出版多角度描述成吉思汗的著作《千年风云第一人》。最近,这对夫妇又历时多年编写了一部《蒙古族科学家》,书中共收集古往今来的64位蒙古族科学家。巴拉吉尼玛说:“这些蒙古族..

  ●首席记者 张弓长

  几年前,我区著名学者巴拉吉尼玛、张继霞夫妇倾注多年心血编辑出版多角度描述成吉思汗的著作《千年风云第一人》。最近,这对夫妇又历时多年编写了一部《蒙古族科学家》,书中共收集古往今来的64位蒙古族科学家。巴拉吉尼玛说:“这些蒙古族科学家个个不简单,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鉴于篇幅有限,记者将部分蒙古族科学家介绍给读者。

  吉当普:修治都江堰的大功臣

  很多人都知道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元代还有一位名叫吉当普的蒙古族人为都江堰的修治立下过汗马功劳。

   都江堰地处四川省罐县岷江中游。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依前人治水经验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基本完成了都江堰的排、灌水利工程。在以后的岁月里,各朝各代都对都江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治。在元代以前,都江堰都是以砂石筑堤,年年修治,耗费巨大,民役沉重。到了元代,都江堰已经毁坏严重,不仅不能造福于百姓,反而屡屡对百姓造成伤害。

  元惠宗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元朝政府派蒙古族官员吉当普出任佥四川肃政廉访司事。吉当普到任后发现,都江堰每年有132处堤防要进行治理,所需兵役多则万人,少则千人。吉当普进行了一番考察后意识到,倘若继续这样进行修治,每年劳民伤财之后,其结果还是“水失其道,民失其利,吏乘其弊”。

  于是,吉当普经过研究后,大胆地决定将132处堤防缩减为32个要害堤防,而对于要害之处则集中人力物力进行重点治理。随后,吉当普又说服当时担任灌州通判的张宏出资,建小堰进行试验获得成功。

  公元1335年年底,在吉当普的主持下,都江堰修治工程正式开始。由于都江堰位居大江中流,以往各代用砂石竹木所砌筑的堤坝经不起水流的冲击而屡建屡塌。对此,吉当普创造性地提出了“以铁制堰”、“

点击搜索与: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