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少数民族文化 -> 民族今日新观:》讲述:达瓦 一个走出大山的珞巴人

讲述:达瓦 一个走出大山的珞巴人


达瓦的家  中广网北京4月7日消息(记者郑颖才让多杰)爱唱歌的达瓦的家,在雅鲁藏布江畔,珞巴族的才召村。种着青稞的农田旁,一幢幢有着紫红色屋顶的别墅式农居。山顶是喜马拉雅山皑皑的白雪,山下是河谷中盛开的鲜花,宛若仙镜。达瓦指着远处莽莽的原始大森林说..

达瓦的家

  中广网北京4月7日消息(记者郑颖 才让多杰)爱唱歌的达瓦的家,在雅鲁藏布江畔,珞巴族的才召村。种着青稞的农田旁,一幢幢有着紫红色屋顶的别墅式农居。山顶是喜马拉雅山皑皑的白雪,山下是河谷中盛开的鲜花,宛若仙镜。达瓦指着远处莽莽的原始大森林说,那里曾经也是他的家。是民主改革把他家从旧西藏的苦痛中解放出来,让珞巴族人获得了新生,成为56个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

达瓦接受记者采访

  达瓦说“:珞巴族祖祖辈辈生活大山里,这种生活一直延续到他们父辈包括他自己小时候,常年的都要以虎狼为伴。穿的是狗熊皮呀还有其它皮。原来我们穿的衣服没有,鞋也没有,裤子也没有。”

  今年43岁的达瓦出生在西藏独有的少数民族--珞巴族,这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总人口只有2200多人。达瓦的祖辈生活在喜马拉雅山麓的深山峡谷中,与世隔绝。在旧西藏,珞巴人被看做是“野人”备受歧视。西藏农奴主规定,珞巴人不可以下山,下山不但要缴重税,还要受到领主残酷的惩罚。

  他告诉我们:“阿爸说,在旧社会,珞巴族是生活在丛林中,主要以狩猎为生。既使是有时候到这边藏区来做生意吧,都要受三大领主的压迫,缺衣少穿。粮食每年都熬不到年底,曾经吃过什么青冈果呵那些东西充过饥。”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居住在深山密林中的珞巴族人也和西藏百万农奴一样,翻身当家做了主人,每家每户都分到了牛、羊、土地和生产工具。在进行民族识别时,珞巴族被国家正式确立为一个民族,成为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份子,再也不是旧西藏所谓的“野蛮人”了。 珞巴族虽然人口最少,但是全国的人大代表都有珞巴人的身影,珞巴人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达瓦和妻子

  2006年国家投入500万元,重新为每户珞巴族群众修建了独门独院的砖混水泥结构住房请他们下山。昔日住山洞和简易草棚、靠刻木结绳记事的珞巴族,如今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达瓦在雅鲁藏布江畔的才召村也有了自己的新家,他本人还被选为村儿里的村委会主任。

  他告诉我们说:“搬到这里以后,有了自己的民族乡政府,乡政府的干部经常下来手把手地教他们种蔬菜,种各种农产品。学会了种植他们过去没有种过的东西,比如说蔬菜、青稞、小麦,包括大棚蔬菜。学会了这些技术以后呢,自己的生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现在象他自己穿的那个皮夹克,穿起来很方便,日常生产活动中也很方便,不像过去的服装那么硬梆梆的,而且各种功能也比较齐全。”

  在达瓦的家,热情的主人为我们端上了醇香的酥油茶,传统的藏式木柜上是电视机和DVD机,电视里清晰地播放着西藏电视台的节目,昔日的珞巴山寨已然远去,唯独墙上悬挂的珞巴弓箭和兽皮服饰似乎还在向人们诉说着珞巴人的过去。

  记者:这是你们家的DVD?

  达瓦:嗯,DVD。现在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嘛,买的电视呀录音机呀冰箱呀,现在我们全部喜欢。

达瓦展示的珞巴族传统服饰

  看着记者惊讶的表情,达瓦笑了,指着家里的摆设说,以前一直住在深山的树皮屋,屋里除了一个“火塘”和几张兽皮以外,什么也没有,现在冰箱、电视、洗衣机这些现代化家用电器在村民中相当普遍。

  达瓦说,搬下来和没搬之前,有着天壤之别。这几年,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现在我们盖房子国家有补贴,硬化道路修到了家门口。前两年我们这个村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还是不够,在县委、县政府和援藏省市的大力扶持下,买了300多亩地分给我们村。就说喝水吧,自来水也拉到了家门口,现在生活确实是没说的。

  达瓦说,过去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吃饱肚子,生存下去。现在天天都在想如何利用民族特色、观光农业让所有珞巴族人过得富裕。去年珞巴传统民族服饰申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擅长狩猎的达瓦,收起了弓箭,带领村里人成立了民族歌舞表演队,自己当起了导游,每年接待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达瓦说,去年,才召村人均收入达到了4410元。

  我们告别达瓦的时候,达瓦的爱人亚日悄悄地告诉我们同行的女记者,达瓦从上海参加完 “全国村官论坛” 刚回来,他们还准备建个珞巴人的网站,专门介绍珞巴族的风土人情,向世人展示世界屋脊一个古老民族的变迁。

点击搜索与: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