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少数民族文化 -> 民族秘史与故事:》"国宝"锡伯族家庙与锡伯人的西迁史(图)

"国宝"锡伯族家庙与锡伯人的西迁史(图)


 锡伯家庙 西迁新疆的锡伯族后裔回沈阳祭祖     2006年6月3日,全国各大媒体均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国务院6月2日核定并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的锡伯族家庙入选……”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锡伯族家庙正式成为了“国..

 锡伯家庙

西迁新疆的锡伯族后裔回沈阳祭祖

    2006年6月3日,全国各大媒体均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国务院6月2日核定并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的锡伯族家庙入选……”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锡伯族家庙正式成为了“国宝”。同时,我们获悉,到明年的农历二月十五,锡伯族家庙整整建庙300年。

  锡伯族家庙成为“国宝”的消息让沈阳的叶永成老人格外兴奋,他告诉我们,高兴的不止他一个,全沈阳乃至全中国的锡伯族人都非常振奋,因为,锡伯族家庙是所有锡伯族人的家庙,它能够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感谢党和政府长期以来的民族政策,更代表了国家对锡伯族的历史文化的重视。

  叶永成出生于1930年,锡伯族人,原籍为沈阳市新城子区兴隆台锡伯族镇大营子村,是目前我市研究锡伯族历史文化的专家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老人从1983年起即开始研究锡伯族的历史文化。他认为,锡伯族家庙是锡伯族历史文化最重要的代表物之一,想要了解锡伯族,必须从家庙讲起。

  300多年前,锡伯族人迁来沈阳建家庙

  据史料记载,锡伯族家庙又称太平寺,创建于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的农历二月十五。其实,有关太平寺的创建时间,曾存在过多种说法。已故的锡伯族历史文化专家关方生前为了准确记述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的历史概况,除查阅相关史料外,还曾先后走访200余人次,并多次召开座谈会。经他研究认为,关于太平寺创建的年代,一般存在以下三种说法:一、《沈阳县志》卷十三记载:康熙三十六年建锡伯家庙;二、1951年庙产登记中记载:太平寺建在北市区站前街太平寺胡同十二号,清康熙四十年二月十五日创立;三、家庙碑文中记载:康熙四十六年,锡伯众人筹集白银六十两,置买民房五间,始建太平寺。也许这三种时间的说法,反映的是家庙初建到建成的一个过程。

  既然是沈阳的锡伯族人建的这座家庙,那么,关于沈阳地区锡伯族人的来源便成了史学界研究的又一个议题了。现在普遍的说法认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三十九年(1700年)、四十年(1701年),清政府分三批抽调齐齐哈尔、伯都讷、乌拉的锡伯兵2579人移驻盛京所属各地,其中迁至盛京的有1055人,这便成了沈阳地区锡伯族的主要来源。

  那么,清政府又为什么要将锡伯族人迁到沈阳来呢?史学界认为,首先是整顿东北八旗,加强盛京防务的需要。当时,清朝定都北京后,盛京兵源不足,兵力单薄。锡伯族兵勇敢刚强,善于骑射,正适合替换八旗兵内的弱甲,于是才有了将锡伯族拨来盛京之事。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加强对锡伯族的统治。锡伯族原来聚居的地方,清政府很难控制,所以在把部分锡伯族编入八旗之后,很快就将他们陆续遣散到盛京以及山东德州等地方。

  锡伯族原先居住的嫩江和松花江流域自然条件很好,宜农宜牧。来到盛京后,锡伯族人只好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锡伯族政治地位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锡伯族人文化生活也渐渐活跃起来,于是就有了太平寺的建立。太平寺建起来后,又几经扩建完善,从而成了锡伯族人固定的活动场所。逢年过节,这里都会有庙会。不过,是1764年农历四月十八这一天发生的那件事,才真正让太平寺成为了锡伯族历史文化的象征,并永远载入了史册。

点击搜索与: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