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节日大全 -> 我国节日 -> 节日文化礼议:猜灯谜 元宵节重要的习俗文化

猜灯谜 元宵节重要的习俗文化

  举行时间:【】    节日举行国家民族:】    节日类别:【节日文化礼议】    关注:196次  分享到:


猜灯谜是古代元宵节一项引人人胜的文化活动,上至皇帝大臣、文人学士,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喜爱猜灯谜。南朝时期,出现了中国谜史上的第一个“谜”字。在当代,灯谜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又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灯谜活动雅俗共赏,寓教于乐。

  猜灯谜

  一时欢乐一时愁,

  想起千般不对头;

  如若想得千般到,

  自解忧来自解愁。

  这首打油诗就是一首灯谜,它的谜底正是“猜谜”。

  猜灯谜是古代元宵节一项引人人胜的文化活动,上至皇帝大臣、文人学士,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喜爱猜灯谜。灯谜源于猜谜的文学游戏,大约在秦汉时期就有了。三国时期,猜谜盛行,据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记载:“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娟,幼妇。外孙,备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否?’答日:‘解。’魏武日:‘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日:‘吾已得。’令杨修别记所知。修日:‘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备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但据史书记载,曹操和杨修并没有到过曹娥碑的所在地—浙江会稽,因此这段故事很可能是虚构的。但根据《世说新语》的问世时间,至少可以肯定,南北朝之前就有了这道文义谜。

  南朝时期,出现了中国谜史上的第一个“谜”字。诗人鲍照作《井龟土三字谜》,其中的“井”字谜为:“一形一体,四支八头;一八五八,飞泉仰流。”前三句描述,后一句会意更进一层喻示“井”。

  但是,猜谜的游戏正式演变为灯谜大约是在南宋。两宋时元宵灯节盛况空前,特别是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有“南宋时观灯独盛”的说法。当时,一些文人学士便“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浑语,戏弄行人。”(《武林旧事}})

  《嘉定县志》还记载:“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先数日卖灯谓之灯市……好事者或为藏头诗句悬物于几,任人商揣,曰灯谜。”至此,灯和谜发生联系,结下了不解之缘,诞生了“灯谜”。当时的灯谜,是指写在灯上的谜语,而不是专指现在的文义谜。

  明清两代,猜灯谜成了文人学士的雅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就有不少猜灯谜的情节。如第五十回,一班小姐太太在暖香坞制春灯谜时,李纵出一灯谜:“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湘云猜是《大学》中的“止于至善。”宝钗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传的意思再猜。”黛玉接着猜,是《中庸》中的“虽善无征”,意即观音虽善,但无人向她纳彩定亲,所以未有世家传。接着,湘云编了个《点绛唇》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打一俗物。众人有猜道士,有猜偶人,只有宝玉猜为戏耍的猴儿。众人说,最后一句不解,湘云

  回答说:“哪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制灯谜有很深的学问,好的灯谜不仅寓意深涵,而且机智巧妙。相传宋代的宰相王安石是一

  个制谜高手,他制的字谜“目字加两点,不作具字猜”(贺字),还有具字欠两点,不做目字猜”(资字),就属杰作,历来为人称颂。苏东坡也是一位制谜高手,有一次,一位朋友请他在画上题字,他随手就题了“虫二”两字,众人茫然,不知何意。后来才猜出他将夙月二字去框,意为“夙月无边”,大家拍手称妙。

  在当代,灯谜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又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灯谜活动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在节日或联欢晚会上,猜谜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娱项目。灯谜爱好者还纷纷组建灯谜组织,谜协林立。互联网上灯谜也迅速兴起,大大小小的灯谜网站已有几十家之多,如“猜灯谜互动社区”、“枯藤昏鸦”、“盛京谜艺沙龙”、“谜友乐园”、“游子吟谜社”等都是很优秀的站点。

 

点击查看与:猜灯谜 元宵节习俗文化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