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 文化头条:》当七夕遇上“瓦伦侗拿什么说爱你?

当七夕遇上“瓦伦侗拿什么说爱你?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也有人把这一天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其实不仅仅是汉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等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也有人把这一天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其实不仅仅是汉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等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不过,随着“瓦伦丁”(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的别称)的流行,“七夕节”渐又被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然而它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却远不及每年阳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七夕节”难道真的成为空白了吗?

  你过中国情人节吗?

  “七夕节”是中国的民俗节日,传统的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里面,再有附加其上的审美情感、趣味,它的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来包装着我们。当外国人谈起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无限向往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因此而感到骄傲,可现在我们常常淡漠了自己的文化,有多少人能说得齐各个传统节日?能报得出农历二十四节气?能背得出天干地支?“中国制造”如果真的被遗弃了,那我们也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中国人。

  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这是在刺激我们反省。如果国外“申遗”成功,我们该有多么尴尬?我们经常说起要弘扬民族文化,可是我们现在连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都不过,弘扬又如何谈起?要把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切入点在哪?

  过节的本质无外乎就是为了让人们欢乐、休息、放松,让人们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位,增强文化价值,才能使人们对节日有印象、有感动、有活力。我们都有义务提高我们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底蕴,我们自己的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和悠久的来历。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节日文化的内涵,不应该漠视节日文化的衰落,应该很好地保护它,和进一步地丰富它。

  传统和现代并不是矛盾的,如果我们的社会让人觉得是高度现代化的,同时也是很传统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生活的话,你会觉得很舒服,要现代的有现代的,要传统的有传统,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都得以保持。

  2005年8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提出建议,将七夕节定为中国的情人节。专家指出,牛郎、织女忠贞爱情的美丽传说,蕴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反抗。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中国人已把过去对自由恋爱的美好向往变为现实,如今庆祝这个节日的形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这是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延续,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在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节日里,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七夕遇上“瓦伦丁”

  如果2月14日这个西方情人节不曾存在的话,那么现在的中国七夕情人节也就不会如此尴尬:“七夕节”同样浪漫,也同样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一种意识上的雷同,使我们尴尬不堪。

  从事医疗服务的张小姐告诉记者,从小到大,周围的人都没有过“七夕节”的习惯。而且过节关键在气氛,大部分人都参与的节日才有意义,否则跟过生日就没多大区别了。

  “西方情人节有玫瑰、巧克力,感觉上就很浪漫甜蜜,而‘七夕节’没有现代人可依托的具体物质,仅靠抽象的神话故事和回忆,自然会被人遗忘。”在广告公司任职的江小姐告诉记者,“从小就只知道2月14日是情人节,虽然也知道‘七夕节’,但是并没有看到周围的人或是商家有什么庆祝活动。”

  “习惯性”以及“先入为主”的想法,使西方情人节比传统的“七夕节”更受欢迎,西方情人节带着更适合时代发展的东西,取代了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西方文化的冲击也使近几年来,西方各种“洋节”在中国备受欢迎,中国传统节日遭遇冷落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中西方文化的专家丁家顺教授认为,西方情人节在中国之所以流行起来,一方面是由于这个节日本身带有美好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缺少一个相应的节日,缺少关于爱情的仪式。农历七月七虽然也与爱情有关,但乞巧的仪式是完全农耕化的,很难在都市生活中流行开来。当代年轻人喜欢新潮和时尚,就连一些中年人甚至老年人也逐渐接受这一异域传来的节日,这充分说明了,情人节是人类古老的文化遗产,情人节所唤起的并不是对于西方文化的盲从,而是对于神圣情感的向往。进一步说,让年轻人坦然地在情人节里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是有益无害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回避和抵制,而是引导年轻人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懂得奉献社会,对生活感恩。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在形式上过于含蓄,同时也缺少明确表达浪漫情怀的方式和载体;而西方情人节的表达方式是新潮浪漫的,浪漫情怀本来就属于少男少女的专利。在这种情况下,少男少女钟情于西方情人节便不足为奇了。

  七夕,拿什么说爱你

  “七夕节”是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历史悠久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是“七夕节”远不及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有影响。细想2月14日“情人节”来临之时,商家、情人都疯狂;而每年的传统“七夕节”,冷清寂寥,甚

  至到没有人过这个节日,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一下。

  虽然牛郎织女的传说大家都知道,但“七夕节”———“中国情人节”,还是被大家遗忘了,就连一向“逢节必炒”的商家,也不愿眷顾这个“土生土长”的节日。大街上始终不见“七夕”促销,商店里一点也感受不到“七夕”的节日气息。

  “七夕节”,筑城花店反映冷淡。记者采访了筑城大大小小十几家花店,对于“七夕有什么活动”的提问,不无意外地回答:“七夕就是卖点玫瑰花,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更有甚者直接问记者:“七夕是什么?”许多商家表示,由于人们对“七夕”的关注程度不大,所以每年主要以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为主。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的20人中,有40%左右的人并不知道“七夕”是什么节日;50%左右的人知道“七夕”,但是并没有打算当节日来过;知道并且过节的人只有10%左右。

  其中,正在逛商场的一对情侣告诉记者,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西方情人节已经热闹过一次,这样就够了,“七夕节”知道的人不多,过不过都无所谓。就算知道也没几个人过,主要是没那种热闹的氛围。

  从事旅游服务的高小姐在被问起“七夕情人节”如何计划时表示,也曾计划和男友一起庆祝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但每次都会忘记时间,因为平时从没留意农历七月初七到底是公历几月几号,而且不知道该怎么过,去哪过比较好。

  让情人节更有“中国味”

  每当某些西方节日来临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心态总会显得比较微妙,一方面,年轻人以一知半解的心态追捧这些节日;另一方面,一些老年人则感到焦虑,他们担心年轻一代对“洋节”的热衷会削弱民族文化和传统节日的影响力。

  对此,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申报办公室的简家奎老师谈到,2005年,包括七夕节、中秋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都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说明保护传统节日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很好地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发挥传统节日在传承民族文化当中的作用。他坦承,传统节日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确实遭到了淡化和遗忘,它需要充实内涵,需要包装,使之适应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潮流。

  贵州民间文化专家舒晓星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纷纷传入中国,“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迅速被中国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所接受。然而,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并共同享受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中秋节象征着合家团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这些节日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今天应该受到大力弘扬。而对于洋节的风行,应该冷静对待,不可盲目推崇和效仿。



相关阅读:

各路商家备战七夕 “浪漫”经济提前来袭

周艳泓再出新歌《明日我想做你的新娘》庆浪漫七夕

七夕情人节亦或乞巧节



点击搜索与:浪漫七夕 七夕节 七夕情人节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