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节日大全 -> 我国节日 -> 节日起源由来:牛王节说:牛文化在土家族人与其他民族心中的地位

牛王节说:牛文化在土家族人与其他民族心中的地位

  举行时间:【9m4.cn】    节日举行国家民族:节日网】    节日类别:【节日起源由来】    关注:492次  分享到:


牛文化在土家族人与其他民族心中的地位 虽然这些古籍用意各不相同,但都用“牛”字组成,它所发挥各自意义都恰到好处,而土家族人对牛的崇拜在其它生活细节也同样反映实在,如:拿土家族人话来讲,公牛不能全部让它成为骚牯牛,因为牛是凭着一身壮力耕田,..
牛文化在土家族人与其他民族心中的地位
    虽然这些古籍用意各不相同,但都用“牛”字组成,它所发挥各自意义都恰到好处,而土家族人对牛的崇拜在其它生活细节也同样反映实在,如:拿土家族人话来讲,公牛不能全部让它成为骚牯牛,因为牛是凭着一身壮力耕田,如果不进行阉割的话,第一公牛不壮,第二,公牛性发关不住,会打垮牛栏,造成灾害。所以土家族人要留公牛,都经过百里挑一选最好最强壮的公牛配种,没有被选上的所有公牛,都要进行阉割,但是阉割中,还有一套职业术语,阉割牛时,主人家端一盆水递给阉割师,他把水一接就说道: “佛爷,此水不是非凡水,真吾祖师治神水,别人拿来无用处,弟子拿来止痛止血水,此水端起撒牛头,照过主东免忧愁,此水抬起洒牛腰,主东四季福涛涛,此水抬起洒牛尾,主东四季免口角,此水抬起绿荫荫,牛儿站起听风近,牛儿本是牛儿长,牛儿本是牛儿生,牛王菩萨四月初八生,它们后代封为神,大叫三声出圈门,五瘟邪令远立门,进屋叫三声,金银财宝带进主东门,脚踩田坎田不垮,脚踩土坎土不崩,上坡吃草象镰刀,下河喝水象瓢浇,瘟草莫尝,毒水莫喝,壮膘莫瘦,主人牵起
回头转,五十年大发,五十年大旺,膘水膘水,好膘水。口啮好口齿。陪伴主要千秋在,五谷丰登食有余,荣华富贵托牛福。这些原始的奉承话语,把牛与主人联系在一起,很有它的现实意义,土家族非常喜欢这些吉利之话,充分说明牛与土家族人生活中的密切相关的联系。
    如土家族人在四月初八“牛王节”那天,都要备办豆腐、刀头肉、米粑、苞谷酒、鸡蛋、五谷等物,用筛子装着由一家之主端到牛栏前,祭祀牛王菩萨,边烧香纸边念道:“牛王菩萨在上,保佑我家牡牛膘肥肉满,上坡吃草口齿好,下河喝水肚就饱,犁田打耙脚力好,四季健壮昂昂叫……”念完后,才能把酒、肉、鸡蛋给牛灌喂,五谷酒洒在牛栏四周。至今,大山深处土家族人仍然还保持着这种祭牛风俗。
    祭奠“牛王”、过“牛王节”不光是土家族的节庆,还有瑶族,他们也过“牛王节”,其主办的方式与土家族人过牛王节不一样,他们举办的目的是选拔“牛王”,双牛角斗,争夺牛王桂冠,介绍养牛的经验,来推动养牛事业的发展。
    而布依族在四月八举行“祭牛节”届时杀猪打狗祭山进行扫寨,食五色糯米饭来慰劳牛。也有苗族,他们把“牛王节”称之为“跳米花节”有谚语为证:“苗族不跳花,谷子不扬花。”而仡佬族则在农历十月一日举办“牛王节“,传说此时是牛王的生日,家家户户杀鸡备酒,打糍粑,敬牛王,还在牛角上挂糍粑,让牛吃好喝好。壮族人过牛王节与土家族人过牛王节一样,都选在农历四月初八,把煮熟的食物,自己先不食,给牛先食,并且不管农活多忙都要让牛休息一天,并且把牛栏里面清除粪便,撒下草木灰消毒,必须做到栏内干燥食草鲜嫩。
    各民族都有自身民族的庆典节日,对于过“牛王节”几乎相同,(除个别民族外)都围绕崇拜牛、保护牛、爱护牛的精神作用,很自然就形成了牛是民间的保护神,源于史前动物和图腾信仰,后来演变为动物神,秦代己有祭牛神风俗,如《列异传》称牛王本为南山大樟,被人盗树断,化为牛入水,故称秦为立裙,俗称怒特。供奉牛王。
    现在台湾部分民族视牛为神,后来人格化,牛首人身,还讹为佰牛。《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五四行:“花洲用录”:明中原来者,立北方有牛王庙,画牛王于壁,而牛王居其中间,牛王为何人?冉佰牛也。
    近代民间,供的牛栏神,也是似人化的神灵,在山西临汾有一座牛王庙,主殿供着牛王、药王,每年在此举行牛王庙会。县上牛堆、云洞内有座三王祠、奉牛王、马王、药王。说明各民族信仰牛王,都有明显性和崇拜观,充分证明这是与各自民族对牛驯育不同有关。
    但随着牛信仰的淡化,鬼神观念的演变,各自民族在牛王信仰基础上,又演化出别开生面的牛头马面的形象,在阴间地府中的鬼卒,通过查阅资料,则有二种说法,一种来源于神农。
    《处书》“神农牛首”。一种来源于佛教的影响,佛教信仰阎王,他有判官走卒《五苦章句径》曰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钢铁钗。后来又为道教吸收,成为牛头马面或牛头鬼,归泰山神统辖。
    这些对牛的信仰,牛文化的形成,都是有根据的,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对牛产生神奇神话,云南大理,七里桥葭蓬村白族以黄牛为主,传说黄牛卧于洪之中,拦住了洪水救了白族祖先,世代二月二十三日作为“祭牛节”并禁食牛肉。而白族认为牛有灵魂,牛生病要敲击。牛居迁移,还要请巫师给牛招魂,即在大门口或牛烧伤的地方,杀鸡,做粑粑,口中还念道:
    牛魂回家吧:
    外面风雨大:
    到处躲:
    有老虎:
    家有吃的:
    有牛栏:
    你顺着路回来吧。
    各民族对牛的信仰,相信牛的灵性,如黎族,每到七月或十月,“牛节”氏族长必把家藏的牛魂石取出,用酒洗石,经过牛魂石泡的酒,认为是福酒,本族人都来喝此酒,牛魂石就是牛的象征,喝了福酒,既有助于人身健康,也有助于养牛事业的发展,所以黎族人视牛魂石为宝,属于家中五大财产之一。如广西、巴马壮族,男子青少年成群到河洲寻找有孔的石子,边寻边唱“寻宝牛歌”把石头用绳子穿起,高高兴兴往村内牵,边走边唱:
    来了啦,来了啦;
    崖边的黄牛等我啦;
    河边水牛待我牵;
    牵着我牛儿乐哈哈;
    你牵过上边;
    我牵过底下;
    黄牛是家宝;
    水牛是金娃;
    我们同心又协力;
    黄牛、水牛统统回家;
    依呀啊。
    拉到家后,把牛石放进牛栏内,象征牛在牛栏内饲养繁殖快,像石头一样顽强,不生病、避牛温。而台湾部分民族把牛神塑造成牛的形象,由牧童牵牛供于庙宇内,信奉者定期虔诚地给牛铺献青草。蒙古族也有一种崇拜牛乳房的风俗,在蒙古族的眼里,牛的乳房不光是母牛的标记,也是产乳的地方,必须拜祭,才能丰产乳汁。还有不少民族利用牛采取名,什么铁牛、牯牛等。他们选用牛来命名,其目的就是要象牛一样健壮,象牛一样顽强拼搏精神。
    牛的传说,民间很多,各自都有牛的神秘色彩,有的把牛联系到爱情上,如《牛郎与织女》传说,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总之在主子有难之时,牛就能挺身而出,愿牺牲自己,来效忠主子。所以说,牛文化不光在土家族、苗族、壮族以及其他各民族,都有对牛的信仰与崇拜,神化论的学者们他们追塑土家族先民崇拜对象,虽然形成二派,有信仰牛的,也有不信仰牛的,在二者信仰中争论较多,各有各的理由和见解,但对巴人和土家族人以及其他民族崇拜信仰牛的理由都分析过于简单化,从未从中国文化深层中去寻找,特别未能把考古挖掘的最新成果结合来考察,所以对土家族以及其他民族的牛文化源渊表现和功能作用未能很好的把握和作系统有序的去研究。也无法很好的解决自身民族,信仰牛崇拜牛和不信仰牛的矛盾现象,由于这一核心得不到很好的解答,从而影响到土家族与其他民族牛文化研究的整体推进。
点击查看与:牛王节 牛文化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