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节日大全 -> 我国节日 -> 节日习俗风俗:仡佬族过春节的准备

仡佬族过春节的准备

  举行时间:【】    节日举行国家民族:】    节日类别:【节日习俗风俗】    关注:113次  分享到:


仡佬族是农耕民族,对一年一度的春节非常重视。为了除旧迎新,恭祝祖先神灵的赐福,预祝来年吉祥如意,仡佬族人对于除夕家祭非常讲究,远方游子也应时而归,合家团聚。“冬至”一过,便进入了除夕祭祀的筹备期。杀自养自食的过年猪,要祭祖先、财神和四官神。要邀请..

仡佬族是农耕民族,对一年一度的春节非常重视。为了除旧迎新,恭祝祖先神灵的赐福,预祝来年吉祥如意,仡佬族人对于除夕家祭非常讲究,远方游子也应时而归,合家团聚。

“冬至”一过,便进入了除夕祭祀的筹备期。杀自养自食的过年猪,要祭祖先、财神和四官神。要邀请附近的至亲好友来家吃“庖汤肉”。主要吃鲜嫩的肥肉片下锅、生猪血下火锅等。然后将猪肉加工腌制为猪头、腊肉、香肠等,以备过年料。

接近除夕,农村中便响起了舂碓、推磨、榨油、水碾交响曲。仡佬族人喜欢吃糯食,各家各户都要种一定的糯稻,专供春节打糍粑、煮甜米酒用。

打糯米糍粑,是将糯米蒸熟后,放在特制的木槽里由两个强劳力用粑杵对打,米成粑团,冷却后用水泡,慢慢烙着吃或煮甜米酒吃。

在五德、青阳一带,将糍粑作为直径约5寸,重约2至3斤的礼粑,用特制的粑印盖上红色图案,如牡丹、蝴蝶等,用作走亲戚拜年的礼品。还要作为一个直径约一尺的“粑王”,扭成十二个小的“月粑”。供在自家的“香火”(神龛)上。待到正月十五过大年取下察看,从左至右,数月粑上的红、蓝点多少,红点主旱,蓝点主涝,以预测来年的雨水情况。

在本庄、白沙、龙塘等乡镇,习惯用碓舂米粉,制作半粘半糯的“花甜粑”和“滚团粑”。还要专蒸“雨水粑”:即将十二个滚团粑上用指姆各按一个窝,待粑蒸熟后观看,代表那个月的粑窝中积的气水多,来年当月的雨水就丰沛;积的气水少或无水,就会发生干旱,早作防备。

推绿豆粉过年,是石阡城乡的特俗。正月初一过年的天,仡佬人家只吃粑粑、汤圆、绿豆粉,不能吃米饭。

此外,还要煮甜米酒、做水白菜、推豆腐、油炸酥肉、豆腐果等。有的还要炒米制糖做麻饼等。

除夕要清扫房屋内外,重贴“香火”(神龛)、门神、对联、壁画,使之焕然一新。香火正中书贴“天地君亲师位”,其旁贴若干小红纸条,上书享受家祭的神佛仙长圣贤之位,本户高曾祖辈名讳及外祖考妣等。常见的神位有:玉皇大帝、观音大士、梓潼帝君、关圣帝君、孔圣仙师、灶王府君、福禄财神、四官大帝、太上老君、文昌帝君,有的还有五显灵官、神农仙师、鲁班仙师等。两边对联有:“敬神祭祖先正气,孝老尊师世代昌”等方面的内容。

香火台面上常供有一尊木质或瓷质的菩萨(如观音、梓潼、财神、魁星、关羽、老寿星等);置有香炉、炉台、铁罄及未出灵的灵牌,坛神标记等物。

香火下段书贴“镇宅土地神位”,大众对联有 “土能生万物,地里出黄金”。

点击查看与: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