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节
斗牛节是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举行。侗家喜欢斗牛,村村寨寨都饲养着善斗的“牛王”。
节前,各村派出后生吹着芦笙到外村去邀约对手,俗称“送约”。同时,又在准备参战的“牛王”圈前敲锣打鼓,吹芦笙,放铁炮,全体后生还要吃鱼喝酒敬祭3天。亥日凌晨,铁炮3响,“牛王”在锣鼓和芦笙音乐声中,被前呼后拥牵到斗牛场。中午时分,“牛王”“踩场”开始。一支支斗牛队伍前,有一个身穿亮布衣服的后生,舞着一张写有牛王名称的牌子开道。
“牛王”头上罩着红缎子,背置“双龙抢宝”的“牛王塔”,塔上插着四面令旗和一对5尺长的锦鸡尾,胸前挂着一串串银铃,由两个身着翠绿衣服,头包红帕,手持牵牛鼻子的把条的后生牵引。跟在“牛王”身后的一个后生,扛着一块大木牌,上写“大碰王”之类的表示本“牛王”名号的字样。最后是举着镶边的三角形彩旗的队伍。旗杆顶的枝桠上,挂满了五色鸡毛,很为壮观。整个队伍浩浩荡荡,绕场三圈。“踩场”完毕,斗牛开始。各队牵着自己的“牛王”,打着火把,铁炮一响,将火把往前一抛,两头牛便从两端直冲场内,打成一团,难解难分。场外人群,有的鸣锣,有的呐喊,气氛紧张又热烈。
如果两头牛久斗不分胜负,后生们便取来大棕绳,拴住两头牛的角往后拉,以解脱双方的搏斗,算是平局。如果一方输了,他们的彩旗就会被对方的姑娘们全部夺去,要想夺回,就必须通过对歌,从姑娘手中赎回。得胜的牛王在芦笙乐曲中以胜利者的姿态再次入场示意,人们给它披上红布或红纸,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