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文化 -> 周武王姬发:》同盟山与武王庙(组图)-文化遗址

同盟山与武王庙(组图)-文化遗址


文化遗址同盟山为武王伐纣时在商郊牧野举行战前誓师的盟台;武王庙始建于周末,明初重建。同盟山与武王庙(组图)中国历代帝王 周武王 姬发同盟山与武王庙(组图)同盟山与武王庙(组图)

同盟山与武王庙

同盟山

武王庙前的武王像

同盟山、武王庙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经113。30'至113。44',北纬35。02'至35。20',同盟山位于河南新乡获嘉县城,东距新乡市区16公里,毗邻新焦公路。乘坐新乡至获嘉、新乡至焦作、新乡至武陟的各路公交车,至获嘉同盟山景区下车即到。

该山(坛)为昔年周武王率师伐纣,在商郊牧野举行战前誓师的盟台,史料记载为诸侯兵捧土封之,即《尚书·牧誓》所载的牧誓之所,也是武王军举行牧野大战现存于地表的唯一物证。其文化层丰富,考为龙山文化至商周文化遗址,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诸侯演武场”、“诸侯井”、“周武王饮马池”、“姜太公校阅台”等古迹遗存与该山(坛)相依相连,交织形成了追溯牧野战景、寻古探幽的千古景观。周武王将文王木主葬之于盟台西南坤地(即今同盟山西南四公里文王冢)。誓师盟台即被后人称作“同盟山”。

周末,七雄分争,战乱不止,人们缅怀故往,思念武王伐纣功绩,在同盟山上建武王庙以寄托情思,并将山左饮马之清泉砌池,山右太公校士阅兵台砌壁,连根泉处筑井,予以精心保护。

武王庙自周末始建,后经历代修葺,颇具规模,元末毁于兵火,明初重建。现存山门、二门、拜殿、武王大殿、东西文武臣廊、文王殿、太公殿、圣母殿(文母邑姜)、周公殿等王侯公卿殿堂和诸侯饮马池,同盟指路碑、古井、唐槐、历代碑碣;另有召公殿、碧霄宫、钟鼓楼、太公校阅台、夷齐叩马处、同盟坊、演武坊、八百米御道等遗迹,古建筑群占地68000平方米,格局严谨,气势恢弘。

武王庙四周,分布着伐纣军的谋士营(今彦当村)、仪仗营(今东西彰义村)、兵甲仓粮仓(今东西仓村)、伯夷叔齐庙等遗 址和姜尚冢、妲已冢、黄飞虎冢等墓冢及传说中的纣王落马处(今大小洛纣村)、太公刺狐处(今刺狐寺)、宝镜照妖处(今照镜村)、妲已梳妆台等。这些遗迹遗址和狮伏虎卧的墓冢与紫雾蒸腾的同盟山一起,构成了一幅博大壮阔的历史画面,再现着当年伐纣军气吞山河的誓师场面与滚滚鏖兵的牧野大战场景。

清代《重修周武王庙碑记》载:“邑之东北七里许有土岗。韩诗外传:周武王伐纣之时大会孟津,戌午渡河,遂于此观兵焉。故左有校阅台,右有饮马泉。”说明周武王伐纣时曾路过这里,并在此修武练兵,故修庙以志纪念。武王庙始建于周末,元末毁于兵火战乱,明代重建,清至民国多次修葺。武王庙南北长175米,东西宽100米,轴线建筑自南至北有山门、拜殿、后殿和东西配殿、厢房。庙内现存历代碑刻20余通,唐代槐树一株。武王庙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所修,后殿(即玉皂殿)为明代建筑风格。

点击搜索与:中国历代帝王 周武王 姬发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