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文化 -> 帝尧陶唐氏:》帝尧文化发祥地在江苏高邮神居山-登基始末

帝尧文化发祥地在江苏高邮神居山-登基始末


登基始末帝尧文化发祥地在江苏高邮神居山唐尧 尧 中国帝王帝尧文化发祥地在江苏高邮神居山帝尧文化发祥地在江苏高邮神居山

根据相关史料,确定帝尧发祥地有六个要素:(1)三阿之南;(2)斗维之野;(3)三河;(4)丹陵;(5)龙山文化:(6)适合古人生存。

关于三阿

帝尧出生于“三阿之南”源于《史记·索隐》,为唐人司马贞对《史记》所作注解:“皇甫谧云: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此句又出于魏晋人皇甫谧《帝王世纪》。《帝王世纪》严格意义上来说在唐代就已经失传。“三阿之南”先要找“三阿”。皇甫谧是魏晋人,他讲的“三阿”应该是晋代的一个地名。晋时的“三阿”在那里?

查1931年版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的臧励龢等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有三阿“在江苏高邮县西北”。《舆地纪胜》“高邮有北阿镇,离城九十里,即晋时三阿”。《高邮州志》“东晋时尝侨置幽州。太元四年,苻秦将句难、彭超围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去广陵百里。即此。”

三阿在上古时就很有名,有传说少昊时有三阿兵。少昊为五帝之一(见《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一书)。在这里,秦设邮置亭,为高邮最早建置。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这里始设高邮县。“汉初名高邮,后改为平阿。成帝封舅王谭为平阿侯,地在州境西”(清代康熙《高邮州志》)。在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汉成帝改高邮县为平阿县。据明·隆庆《高邮州志》:“三阿”即北阿、平阿、下阿之谓也。这个三阿就是古高邮。汉代改高邮为平阿县,是用“三阿”中的平阿作县名,而东晋称三阿县,是用“三阿”的统称作县名。

今高邮城建于北宋。北宋《太平寰宇记》载:“高邮军,理高邮县。本扬州高邮县,皇朝开宝四年(971年)建为郡,以县隶焉,直属京师。”宋《舆地纪胜》卷43《淮南东路·高邮军》录引《太祖实录》中开宝四年“高邮县为军”的诏文:“惟彼高邮,古称大邑。舟车交会,水陆要冲。宜建军名,以雄地望。”宋太祖批示的高邮应指的古三阿。因宋太祖批示建高邮军,同年才始建今高邮城的。高邮军下辖高邮县,高邮县署就设在古三阿。北宋时,高邮就有“东城”和 “西城”两处:“东城”是今高邮城作军署,“西城”即古三阿是县署。南宋时,高邮“废军存县”,将高邮县署改设在今高邮城,而将古三阿改称“北阿镇”。北阿镇取名于三个“阿”之一的北阿。明末清初,因黄淮水患形成高邮湖,北阿镇逐步被淹没在高邮湖中。这就是作为古高邮的“三阿”历史。

帝尧生“三阿之南”曾被人疑为孤证。近年来,我们在浩瀚的史料中,又找到魏人王象等撰写的《皇览》,有曰:“尧甲申岁生于三阿南,寄伊长孺家”。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载:魏文帝曹丕时“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丛,凡千余篇”。因供皇帝阅读,故称为《皇览》。按年代,《皇览》要早于《帝王世纪》。原书隋唐后已散佚,后世仅存一些辑佚本。从上可见,尧生“三阿之南”并非孤证,魏晋时就有出处。

“斗维之野”示尧生东夷

秦始皇焚书坑儒,毁掉其他六国的历史文献。后来,由盗墓得到战国时期魏国竹简,其中有魏国编年史,称其为《竹书纪年》。《竹书纪年》中有孕尧、生尧的一段文字:

(帝尧)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眉八采,鬓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梦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归之。

今去除“黄龙附体”、“赤龙感之”等“神授”外衣,弃“孕十四月”等不科学之说词,可译为:

“帝尧的母亲叫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并在此长大。庆都楚楚动人。一天去“三河”玩耍,遇帝喾(“赤龙”),庆都被看上后而受孕,生帝尧于丹陵。当时帝喾还给庆都一个护身符,上有“亦受天祐”,以便将来让尧来找其父亲。”

尧母庆都生于、长于“斗维之野”。这个“斗维之野”也是孕尧、生尧的地方。这里“斗维之野”、“三河”、“丹陵”都是与帝尧出生地有关的地点。有11种历史文献,如《竹书纪年》、《春秋合诚图》、《宋书·符瑞志》、《太平御览》的引用中,都有“斗维之野”;其他多有“三河”孕尧和“孕十四月生尧于丹陵”。许多引证都说源自《帝王世纪》,但文字均不一样。分析其原始出处应为《竹书纪年》。也证明皇甫谧不但看过《竹书纪年》,而且还引用了。

“斗维”缘于《诗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西柄之揭”。其中斗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南斗星)。“之野”即分野。分野是我国古代天文地理中的一个专门术语。我国古天文学中有二十八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井、鬼、柳、星、张、翼、轸;奎、娄、胃、昴、毕、觜、参。这些是黄道经过的天上星座。黄道是人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太阳在星空中运动的轨迹。我国古代“天人合一论”认为天上的星座分布与地上的人群分布是对应的。古代不同民族对星座的崇拜,又源于图腾崇拜。《开元占经·分野略例》中说:“毕觜参,魏之分野”。即毕宿分野对应于魏国的领土。按分野理论,“张宿属三河地区”(河东、河南、河内)。分野理论在《汉书·地理志》有详细记载。例如与今扬州有关的吴分野有:“吴地,斗分野也。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也。”

扬州古为广陵属吴,因此扬州分野为斗宿。康熙《高邮州志(卷之一)》“星野志”载:“纪斗牵牛吴分野。扬州吴地”。《西汉·地星志》有:“吴地斗分野”。《隋·地理志》云:“扬州在天官南斗十二度”。(注:古人称天上星座为天官)。康熙《高邮州志·星野志》有:“高邮在天官南斗十二度内”。由记载的“生于斗维之野”就可以得到尧母庆都和帝尧都生在吴地,扬州和高邮都为吴地,他们都是东夷人。今江都邵伯还有“斗野亭”。《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有“斗野亭”条目(154页):“斗野亭在江苏江都县邵伯埭。宋熙宁二年建。扬州于天文属斗分野,故名。孙觉、苏轼、苏辙、黄庭坚皆有诗。”斗野亭为四大名亭之一,曾移建扬州,今江都邵伯镇重建。斗野亭距古三阿约30公里。

根据《汉书·地理志》“斗维之野”对应古郡,今列出声称帝尧出生地的11家,并分析对应的分野如下:

1、山西临汾。不在“斗维之野”之列,应为角、亢、氐宿之分野;

2-4、河北顺平、唐县、望都。均不在“斗维之野”之列,应为张宿之分野;

5、山东菏泽。不在“斗维之野”之列,应为虚、危宿之分野;

6、湖南攸县。不在“斗维之野”之列,应为翼、轸宿之分野;

7-9、宝应射阳湖镇、广洋湖镇(明代三阿乡);盐城、大丰。属古射阳县,秦汉为东海郡。不在“斗维之野”之列,应为奎、娄宿之分野;

10、金湖塔集。古属高邮,虽在“斗维之野”之列,但所讲“塔集”并不是古“三阿”(三阿沉在高邮湖中)。帝尧生“三阿之南”,不在三阿之北;

11、高邮(扬州)。在“斗维之野”之列。

因此,“斗维之野”与帝尧出生地只有一解,为江苏高邮神居山。

“三河”孕尧

第三个要素是“三河”。三河是帝喾与庆都合婚而孕尧的地方。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古史泰斗谭其骧院士编著《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有东汉时期的《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刺史部》图,上有广陵郡、高邮和三河。古三河的位置大致和其相当。三河今已为淮河入江水道,三河口在今高邮湖北侧。

先论古三河口的位置。在宋代以前,高邮湖区当时尚是陆地,上面嵌着三十六小湖泊,大部分是适宜农耕的肥沃土地。在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在阳武决口,改道南流,掠泗夺淮。后来因为黄河带来大量泥沙,淤塞淮河入海通道,造成淮阴、高邮一带水灾,在明末清初才先后形成洪泽湖和高邮湖的。古三河发源于安徽中部,为东西方向的河流,入江苏以后,经洪泽过金湖折向南,流入高邮境内的平阿湖(今高邮湖的一部分),然后由古之樊良溪汇流入海。三河入湖口即三河口,为一喇叭口。今三河在蒋坝镇筑三河闸,节制洪泽湖水流入高邮湖。

“出观三河之首",应指尧母庆都到三河口去玩。三河口距古高邮的三阿城约7公里。三阿距神居山17.5公里。这些地方应该是尧母庆都能够去活动的地方。

孕尧的“三河”应是河名。《尚书正义》引文中“三河”只引“河”一字,说明“三河”是河,而且是一条河。

“三河”和“三阿”是两个不同的地点。清人宋翔凤《帝王世纪集校》却错把“孕尧于三河”、“生尧于三阿之南”混为一谈,他的“校订”说“尧初生时,其母在三河(河本作阿,依《册府元龟》卷二改)之南”。实际上,《册府元龟》只是说三河孕尧,并未讲“三阿”。看原文并无宋翔凤之意。宋翔凤的错改是要说“三阿非,而三河是”。但是,他犯了一个“思维定势”的错误。即“三阿”与“三河”同时存在且相关(如二者“靠得很近”),这时在数理逻辑上就有“交集”出现,即有“三阿是,三河也是”的情况。这就是三阿与三河都与帝尧出生地有关。同时,也不会产生地名与河名混淆。

“丹陵”生尧

第四个要素是“丹陵”,丹陵是尧母庆都生尧的地方。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没有地名“丹陵”条。说明“丹陵”不是地名,而是形容描述一个“红色的丘陵”。今四川中部有一个丹陵市,近年由丹稜县改来,就当别论(“稜”是冷字,故改“陵”)。红色丘陵常见于南方,山体由富含铁质的火成岩风化形成。而在北方多为黄土山。位于三阿之南的高邮神居山正是“红色的丘陵”。神居山位于扬州北郊的高邮市境内,是1200万年前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高49.5米,岩石富含铁质呈红色。山体表层由玄武岩风化而成。并经扬州大学环境学院化验证明,“神居山的平顶上玄武岩的残积风化物,其发育的土壤低频磁化率为609.03—521.1×10-8m3kg-1 ”,“未被腐殖质浸染时必然呈红色”(摘自扬州大学环境学院陈满荣《环境磁学在尧出生地“丹陵说”研究中的应用》)。因此,神居山在古代是红色的丘陵—丹陵。

尧生丹陵与尧生三阿之南并不矛盾。正如前述,三阿和丹陵相距17.5公里,这时有“交集”,即尧生于丹陵,也生于三阿之南,并无一是一非。

帝尧生活的“龙山文化”

下面论述帝尧生卒年代和“龙山文化”。

据《史记·帝尧者》注,皇甫谧曰:“尧以甲申岁生,甲辰即帝位,甲午征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崩,年百一十八,在位九十八年。”得尧寿118岁(有说104岁)。在其老年时由舜代行其职28年。舜在位50年。可得尧逝世后舜独立执政22年。根据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果,夏代从公元前2070年起,这年应是舜逝而禹即位的年代。因此,可以大致推得尧是公元前2200年——前2100年的人。尧不能生活在荒漠上,他应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人群之中。这一时代在上古史学上应是“龙山文化”。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陶器烧成温度在1千度左右,呈黑色)。

经江苏省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扬州博物馆、高邮文管会于1993年联合发掘,高邮已在龙虬庄、周邶墩、唐王墩找到三处“龙山文化”遗存,并划为“南荡遗存”。高邮龙虬庄新石器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存,时代主要为7000~5000年前。而在该遗址的上部找到南荡文化遗存。出土有陶鼎、盆、瓮、罐、壶的残片,皆为夹砂灰陶、泥质灰陶和泥质黑陶,不见红陶,陶器的纹主要为篮纹、绳纹。出土了一片“对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亦十分重要”的刻文陶片。这片刻文陶片,在全国展览时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现在认定,龙虬庄陶文与甲骨文是同一系统的文字,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汉字系统文字。陶片为磨光泥质黑陶盆的口沿,表面乌黑发亮,胎亦呈黑色。烧成火候较高。陶片的内壁 有8个刻划符号。左行4个类似甲骨文,经古文字学家周晓陆先生破译为“戊辰、辛未”。证明尧时代已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日。据江苏省博物院研究员张敏考证,“南荡遗存年代的上限不应早于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2200年正是帝尧出生的年代。因此,高邮有孕育帝尧的“龙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适合古人生存

下面论述帝尧时的农耕社会环境。

再说扬州北郊的神居山附近,是一个非常适合古人生存、适应其农耕社会需求的好地方。南宋以前,高邮附近的地貌和现代差别较大。在今高邮湖的位置尚是陆地,上面嵌着三十六个小湖泊。《宋·高邮志》载:“(高邮)有湖隶旁,将三十所,大或万顷,小亦千亩。迤逦联络,参错骈布”,“久雨则涨”,“瀠洄数百里”。宋·秦少游记述:“高邮西北多巨湖,累累相连如贯珠”。在今高邮湖的位置上,大部分是适宜农耕的肥沃土地,是古人生存的好地方,也很适应古时的农耕社会。当时高邮水系是东西向的,向西经淮南可直达中原,向南可经广陵、建业(今扬州、南京)到东南。“三阿”就在湖边,西倚丘陵平岗,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河流湖泊纵横,水陆交通方便。

再加上有神居山得名的传说;有王尧村、骑龙村;有尧在神居山发明围棋的传说,留有“仙人棋”遗迹。神居山符合帝尧发祥地的六要素。六要素前四条是帝尧出生地的解码,后二条是帝尧文化发祥地的依据。六要素缺一不可。

我们说:“帝尧生于东夷,发迹于中原”,是根据《史记·五帝本纪》中有“汤汤洪水,滔滔浩浩”记载。《尚书尧典》也记载说:“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中原很难有这种洪水。孟夫子云:“似洪水之祸,实起尧之前,待至尧时,人事进化,始治之耳”。 《说文》有:“尧昔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地”。帝尧出生后,即遭遇到世纪性大水灾(不是海浸),而且是全球性的,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记载。尧必定领导人民与洪水作斗争。由于长期大涝灾,使水稻不能种植,因饥饿造成尧和先民沿东西通道向中原高地大迁徙。到中原以后,由于仍在洪水期,帝尧与洪水作斗争有丰富的经验,又是帝喾之子,必定在中原成为领袖人物。(作者:高邮市帝尧研究会 张愈)

 

点击搜索与:唐尧 中国帝王相关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