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山河志 -> 五岳山 -> 中岳嵩山:》观星台:古老天文台灿灿耀星河-嵩山文化

观星台:古老天文台灿灿耀星河-嵩山文化


嵩山天文文化:古老天文台灿灿耀星河中国地理;五岳;嵩山;嵩山历史建筑群;中岳;五岳;名山;地理;中国地理;山河志嵩山文化

嵩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摇篮。唐代僧人一行在会善寺编修了《大衍历》。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又在嵩山建观星台,他在此制定的《授时历》居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家和劳动人民在天文学方面的卓越成就,在天文史和建筑史上有很高的价值。中国天文博物院就建在这里,现为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天文历史和推广普及天文知识及中原旅游对外开放的重要景观之一。

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城东南十二公里的告成镇周公庙内,距周公测景台二十米。这里地处中岳胜地,周围风光秀丽。据史书记载,“禹居阳城”,“夏都阳城”。它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第一个朝代夏王朝建都的地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家乡,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大唐天后武则天的避暑胜地。北依中岳嵩山,南临箕山颖水,东南有石羊關,西北有轩辕關。是许昌、洛阳之间的咽喉,历代军事战略要地。

以元代郭守敬观星台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天文遗址皆具有显著的特色。西周时期的周公测景台有3000多年历史,是周公旦测日影、定历法的天文设施,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遗址。元代初年创建于嵩山脚下的观星台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天文台,距今已有约700年的历史,也是世界上现存较早的观测天象建筑之一,是天文学家郭守敬的杰作。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就是根据观星台实地观测而制定的,比欧洲通用的《格列高利历》早300多年,但和《格列高利历》分秒不差。但格列是1582年由罗马教皇格列高利改革的历法,比《授时历》晚300多年。如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相比,《授时历》仅相差26秒。西周时,周公姬旦在营建东都洛阳时,在中岳垒土圭、立木表,来测量日影,定出二十四节气和历法。日复一日,天天测影,把每天测量的影长数据记录下来,根据每天中午日影的变化,找出季节的变化。周公把表影最长的那天定为“冬至”,这天中午,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最短;把表影最短的那天定为“夏至”,这天中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最长。把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到下一年日影最长的一天的周期定为一个“回归年”。把一年中两个日影长度相等,昼夜时刻相同的日子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然后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来服务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周公测影台是中国天文发展史的实物见证。此外,嵩山的会善寺是唐代著名天文学家一行出家和进行天文活动的重要场所,在中国天文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嵩山所遗留的天文遗迹反映了中国古代天文方面的卓越成就,是中国古代天文文化的代表。1961年,观星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一座被命名为‘中国天文博物院’的院落”,“儒、道、佛三教包围的科学阵地”——这些称号的主角是相同的,那就是伫立在登封市城东南13公里处告成镇的文化遗产胜地、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的嵩山风景名胜区八大景区之一的观星台。

最古老的天文台

走进景点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面积不大却十分雅致的庭院。院落的正前方有一高两米左右的白色石柱,近观上刻文字“周公测景台”,这就是古代用以测量日影、验证四时的仪器“表”。据说,这个表最初为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姬旦修建,但原物不知何时毁坏,眼前之物为唐代著名天文学家于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所建。屈指算来,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周公祠两侧都有甬道,通向后院的观星台。沿着甬道向后院走去,一座城堡似的砖石建筑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天文观测建筑——观星台。

沿着石阶登上观星台台顶,景点全貌一览无余。观星台底部呈方形,墙体自下而上略有斜度,往上逐渐收小,形成覆斗式高台。据解说员讲解,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原时曾炮轰观星台,但由于观星台坚实无比,墙体岿然不动,几个破损的弹洞向世人讲述着那段历史。

观星台顶北部建有两个对称的观测室,台底部的围长66米多,从台底到观测室顶端的高度有十几米。高台北部壁中间有一个上下贯通的凹形直槽,槽上方两个观察室中间架有一金属横梁,下方南北横卧青石砌的圭,俗称量天尺,长达30多米,圭上有尺寸刻度及水槽,刻度以量日影长短,水槽以测水准。置身于观星台,看着它那恢弘的气势和精雕细琢的一砖一石,不能不对设计者和建造者肃然起敬。

 

 

天文史上的丰碑

观星台的设计者是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当时像登封观星台这样的建筑在全国有27处,而历经数百年沧桑,登封观星台成为硕果仅存的一座。据介绍,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科学贵在创新和发展,观星台的设计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的观星台,其作用是昼测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郭守敬通过实地测验,掌握了日月星辰和地球的运转规律,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夏至和冬至、春分和秋分的精确时刻,实行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天5时49分12秒,与现在的测定仅相差26秒,与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分秒不差。但我们的授时历比格里高利历早300余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星台被后来更先进的天文观测技术取代。然而,观星台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座巍峨耸立的丰碑,永远值得人们景仰。


    相关内容

    热门内容